藝術中國

中國網

國寶“華夏第一龍”出土地被考古專家最終確定

國寶“華夏第一龍”出土地被考古專家最終確定

時間: 2010-11-02 19:07:44 | 來源: 新華社
收藏 >

翁牛特旗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展示“華夏第一龍”(10月31日攝)。

被專家學者苦苦尋找20餘年的國寶“中華第一龍”出土地,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考古隊和翁牛特旗博物館田野考古工作者歷經兩年考察被確定。

翁牛特旗博物館于1987年在民間徵集到玦型黃玉龍形器被國家文物部門定為一級文物而加入國寶行列。考古學界普遍共識認定此件玉龍為“中華第一龍”,並被國內外紅山文化研究領域所關注。

由於這件玦型黃玉龍形器是民間徵集而無具體出土地點,其文化類型所屬在學術圈內引起爭議和討論。部分專家認定這件龍形玉器屬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紅山文化典型器物,而一些學者則認為玉龍屬距今4000餘年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

紛爭之中,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考古隊聯合翁牛特旗博物館于2008年初立項併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調查活動之中,開始田野考察和民間訪問,採訪相關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紅山文化遺址群採集實物標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終確認此件國寶玦型黃玉龍形器的出土地點為翁牛特旗烏丹鎮新地村東拐棒溝紅山文化遺址群中。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考古隊隊長劉國祥認為,兩年來的細緻調查表明,玦型黃玉龍形器選料上乘,雕工精細,神態飄逸,具有明顯紅山文化玉器形制及工藝特徵,應為紅山文化玉器精品,堪稱國寶。

國寶“中華第一龍”出土地點被確定,證明玦型黃玉龍形器代表紅山文化高等級類型器物,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重要發現,同時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