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考古中華60年成果展 看8000年前時尚

考古中華60年成果展 看8000年前時尚

時間: 2010-11-23 16:59:10 | 來源: 藝術中國
收藏 >

甲騎具裝傭,北朝(西元386-581年),鮮卑族憑此橫掃中原,所向披靡。

  舞蹈傭 (西元386-581年)

  婦好平底銅盉 商晚期(西元前13世紀前期-西元前1046年)

4000年前的麵條、6000年前的推拉門、8000年前的耳環……這些生活在遠古年代的它們並非不可追尋,它們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跡總會被“發掘”。

近日,廣東省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推出《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60年成果展》,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建所60週年首次舉辦的國內規模最大的考古發掘成果巡展,70%以上文物是第一次向社會公開展出,明年2月10日前廣東市民將可以在省博物館裏享受一次豐盛的中華古文明大餐。

4000年前的麵條。

世界上最早的麵條

在展覽現場,那碗保存了4000年的“麵條”——世界上最早的麵條雖因保存的緣故無法來廣州,但市民仍十分關注。據專家介紹,這碗麵條是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被發現的,西元前2200年~1800年,該處發生山洪暴發的史前災難,遺址內數座房址內保存著因遭遇災難而突然死亡的人骨,包括母子相依避難等情景。喇家遺址F20東北角有一隻倒扣在地面上的陶碗,陶碗直徑20釐米左右,高10余釐米,拿取陶碗之後,碗裏保存的麵條卻遺留在地面上。由於陶碗倒扣且被洪水物質覆蓋,這碗4000年前的麵條才得以保存,後經科學測試和分析,確認這碗麵條是小米做的,這一重大發現以實物證明中國最早發明瞭麵條。

別以為戴耳環是現代冒出的“時尚”,別以為推拉門是現代發明的“智慧”,古人早已IN了一把。出自興隆洼遺址的玉玦是世界範圍內已知年代最早的玉耳飾。興隆洼文化玉器的發現,為中國玉文化的起源找到了重要源頭,將我國雕琢和使用玉器的歷史推進至西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乃誠介紹,“興隆洼遺址的玉玦耳飾,是世界範圍內已知年代最早的玉耳飾。它的發現,為中國玉文化的起源找到了重要源頭。”最早的推拉門則是出現在西元前4300~西元前2800年,專家表示,在棗陽雕龍碑遺址中的推拉門是我國最早的推拉門實例,當時新出現的多間房應是家族勢力抬頭的反映,推拉門的誕生是房內為節省空間而設置。

興隆洼遺址出土的玉玦。

“龍”也許真的存在

傳説未必是傳説,“龍”也許真的存在。在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內,發現了280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址,並出土了規模大、隨葬品豐富的“王”墓,其中出土了數件彩繪龍紋陶盤,盤中龍的體形長得有點像蛇,有鋒利的牙齒,口中叼一根松枝。專家表示,很多人以為龍是一種傳説,其實歷史上真的有龍,從陶寺的龍紋陶盤開始,龍形象開始演變發展,一直延續至今。另外,在陶寺遺址中還發現比甲骨文年紀更大的“文字”——最早的朱書文字,扁壺上用硃砂寫了兩個字符,一個是“文”字,另一個字符學界存在較大分歧,或釋為命、昜、堯、邑、唐等,但都與“唐堯”或“夏禹”或“夏啟”有關。

對山東省廣饒市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研究發現,則讓中國最早的開顱手術標本展現在今天的展館。科學家推測,原始時期開顱術的動機或許是為了取下骨片作為驅邪物,或許是頭骨骨折後的外科手術,還可能是為了治療牙痛、癲癇或其他疾病而施行的外科手術;也有人認為是為了屍體的防腐。那時沒有明亮的聚光燈,沒有精準的手術刀……而發生在遠古時代的那些事,仿佛清晰卻又神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