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存放在北京郊區的臨時庫房中,包括中華第一鼎 “司母戊青銅鼎”在內的182件套館藏珍貴文物被運入館內,改擴建後的國家博物館昨天陸續開放。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運送這182件套文物至館內的電梯,刻著 “蘇州製造”的印記——來自蘇州科達液壓電梯有限公司。據介紹,該液壓電梯的載重量高達7000kg (7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文物運輸電梯,其空間甚至可容納一頭大象。
據科達公司的董事長任福明介紹,蘇州電梯之前也曾銷往國內各地知名場所,甚至還出口至俄羅斯、巴西等國,而新國家博物館的這座液壓電梯,被冠以 “國內最大文物運輸電梯”的殊榮。任福明向記者透露,別説載重量7噸,就連20噸的電梯公司也已研製成功, “我們已經開始研發載重量25噸的液壓電梯了。”
能承載國家瑰寶
這是蘇州電梯的最高榮譽
“長4米、深6米、高4米,載重量7噸”, 2008年底,蘇州科達液壓電梯有限公司接到了來自國家博物館的這份訂單,這樣的電梯共需兩台。“對於一般的電梯生産廠而言,想要生産如此大空間、大載重量的電梯,是有難度的。”科達副總經理俞浩對記者説。不過,這對於科達來説,卻屬於“分內的事”。
俞浩告訴記者,類似大小的電梯他們公司之前曾生産並投入使用過,在技術上不存在絲毫問題,但考慮到國家博物館設計的特殊性,在安裝電梯時,大家的確還是碰到了一些小麻煩。“2009年下半年,新國博的文物運輸電梯就開始安裝了,”俞浩説,“不過因新館靠近天安門,起初的材料運輸必須在後半夜進行。”另外,為配合其他項目的同步進行,安裝過程還被拖了4、 5個月,完成已是2010年初。“安裝這兩台電梯其實挺累的,”俞浩笑了笑,“畢竟是安在國家博物館,像監控設備這樣的附加設備很多,相比普通的電梯,工人需要消耗更多的體力。”據他介紹,新館共有六層(地下的不算),以普通房來計算,每層4米高的話樓梯也就只需20米的高度,可博物館的第一、三、四層都偏高, 6層加起來足足有40米。“電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董事長任福明説,“我們在北京設有分公司,工作人員會守在電梯旁隨時進行檢查,萬一發現異常可現場調試。”
能承載著國家瑰寶,任福明感到萬分自豪,他覺得這兩台電梯是否被評上“最大”並不重要,關鍵是它們有資格運輸包括“後母戊青銅鼎”在內的182件套館藏珍貴文物,那可屬電梯界的“最高榮譽”了。
蘇州製造遍佈全國
最牛電梯可載重20噸
如果説7噸的載重量可以放下一頭大象,那20噸的載重量能放下什麼?“昆山的一家汽車公司,就曾經向我們預定了載重量20噸的液壓電梯。”俞浩稱,這樣的電梯主要用做運輸汽車輪胎,大連的一家輪胎廠也向科達購買了一台類似的“最牛”液壓電梯。“不過,‘最牛’這一稱號馬上就要易主了。”俞浩笑著告訴記者,香港的一家企業已經預定了載重量25噸的液壓電梯,這樣的電梯在國外也鮮有企業敢去觸碰。他表示,從數字上看,新電梯只增加了“5噸”,但在技術或是原材料上,新的突破預示著所有的一切必須徹底改頭換面。“早在2008年,我們就生産了國內最大的室外觀光電梯,”為了顯示公司的實力,俞浩給記者介紹起業績來,“這座電梯2010年被安裝在中國濕地博物館,載重量5噸,還是全透明的,這對我們的加工增加了難度。”除了觀光電梯,上海電視臺的“三角形電梯”、廣州潮州直徑1.8米的“全圓形電梯”、中華世紀壇的“中心軸電梯”等均出自蘇州科達,而中國的第一台液壓電梯,亦被刻上了“蘇州製造”的印記。
40多年來,這家蘇州企業生産的電梯已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安裝在巴西、澳大利亞、南非、俄羅斯等國家的高端建築物內,在異國他鄉散發蘇州的氣息。“國外對電梯注重的是安全性,國內則注重舒適度,我們綜合了兩者的優點,讓蘇州的電梯在國際上同樣出類拔萃。”任福明説。
“零資産起家”的蘇州人
要讓蘇州電梯領銜國際
任福明是土生土長的吳江人,剛進入這家公司時,對技術一竅不通的他在市場部呆了六年多。“市場部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回憶起那段往事,任福明皺了皺眉,“那時的電梯製造公司,蘇州多而雜,大家在材質上往往存在偷工減料的行為,導致電梯的使用舒適度總不理想。”另外,以前的廠商在介紹電梯時常愛玩“擦邊球”,誤導對方以騙取額外的利潤,這讓電梯行業的信譽一直承受著巨大壓力。
“1998年企業轉制,我被要求做了董事長,但科達已經虧損了7000多萬元,這讓我必須從‘零資産起家’。”隨後的幾年裏,任福明邊總結失敗經驗,邊向國外學習新技術,企業更是缺啥補啥,“哪個方面不夠完善,我就去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考察,甚至花大價錢把技術引進來。”用任福明自己的話來説,他實施了一場專屬電梯的技術改革,從採購的不穩定到注重原材料品質、結構配置,“零資産起家”的這名蘇州人的公司銷售額去年達到了億元。
談科達獲得的各項殊榮,任福明可以滔滔不絕地給記者説上半個多小時,不是不謙虛,而是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電梯做得多好多棒,都只是一個載重的機械,但現在能在國家博物館內承載國寶,意義不一般啊。”任福明告訴記者,就國內的技術而言,蘇州科達已獨佔鰲頭,“但我最希望的,還是蘇州製造的這臺電梯,能在國際上領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