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南韓追討流失文物官民總動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5 18:01:12 | 文章來源: 合肥線上

只要能拿到文物,無論採取法律、談判、交流、購買抑或租借等方式,南韓都不介意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詹德斌 發自上海2010年11月14日,韓日兩國政府簽署了協定,日本將在此後的半年內向南韓移交《朝鮮王室儀軌》等1205卷文物性質的圖書。這些文物是日本殖民南韓時期掠奪到日本的,而通過各種方式流失到日本的南韓文物還有數萬之巨。追討流失海外的文物,成為了南韓政府與民間上下齊心努力的目標。

對於同樣是文物流失大國的中國來説,南韓政府以及民間的一些追討做法值得借鑒。  

加緊制訂流失文物目錄

日本政府決定移交的圖書包括《朝鮮王室儀軌》、《大典會通》、《增補文獻備考》、《奎章閣》等1205冊。南韓媒體稱,這些圖書只是南韓流落日本的眾多文物中的一小部分。南韓文物廳發表的最新統計稱,目前得到確認的有共116896件南韓文物流散在全世界20個國家412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及個人共收藏。其中,日本61409件,美國28297件,還有很多文物散落在英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地。

南韓文化遺産廳曾于2010年2月公佈,日本的250多家機構及個人共收藏了61409項南韓文化遺産,包括韓日強行合併時期經營“南鮮合同電氣公司”的小倉武之助收藏的“小倉收藏”1856項文化遺産,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共有6751項南韓文化遺産。此外,日本國會圖書館、宮內廳、京都大谷大學分別藏有6748項、4678項、 5605項。日本57處國有大規模設施,東京增上寺、京都知恩院等145家寺院,以及48個個人等都收藏、保管著這些文化遺産。

南韓媒體認為,上述數字只是查清的件數。由於個人收藏者不願公開收藏事實,所以這一數值也不準確。南韓媒體估計,如果加上日本個人收藏者手中的南韓文物,總件數應該在30萬左右。目前,南韓文物部門正在調動相關力量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以便制訂流失文物的完整、翔實目錄。  

政府與民間齊追討

日本是南韓追討文物的重點對象。1965年韓日建交時,兩國政府簽署了《韓日協定》。其中規定,日本將返還宮內廳收藏的部分文物,但無權干預民間所有的南韓文物,所以只會規勸民間人士返還。當年,日本政府歸還給南韓1321件文物。

南韓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始終堅持日本返還掠奪走的所有文化遺産,”儘管南韓政府堅持上述立場,但日本政府此後再也沒有歸還過文物,直至日本吞併朝鮮半島100週年的現在。

南韓民間在追討文物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也很明顯。南韓國內除了有國會議員們組織的“收回朝鮮王朝實錄的國會議員團體”,南韓佛教界還于2006年3月份成立了“朝鮮王朝實錄歸還委員會”,首爾大學也與東京大學從學術交流的層面開展收回文物活動。

南韓的民間活動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果。日韓佛教福利協商會、韓日佛教福利協商會、靖國神社2005年首先達成了返還保存在靖國神社的“北關大捷碑”協議,然後才是韓日政府層面協商返還程式。2006年2月,日本人藤塚明直將2700余件文化遺産返還給南韓;10多年前,前三口女子大學將寺內正毅文庫135件返還給了結成姐妹學校的慶南大學。2006年,日本東京大學將47冊《朝鮮王朝實錄》五台山史庫本以“永久捐贈”方式交給南韓首爾大學。

截至2010年8月,南韓共從日本和美國等10余個國家回收了8160件文物。其中,通過韓日政府間協商、捐贈、購買等方式,從日本回收了5107件文物。從美國主要是通過長期租借、捐贈等方式收回1233件,從西班牙也主要是捐贈方式獲得892件。  

實用主義原則

最近的一二十年裏,南韓人對文物的重要性進行了全新的認識和評價。南韓媒體稱,文物是見證民族歷史足跡的文化遺産,是民族靈魂的凝結。靈魂被奪走了,就一定要找回來,不管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南韓目前已經將日本決定返還南韓文物視為收回文物的一個轉捩點。南韓今後將會開展由政府、學界、媒體和市民團體參與的立體式的文物收回運動。如果能證明文物是被掠奪而走的,南韓政府將會出面以法律或者談判解決。在沒有法律的強制力、政府也出不了面的情況下,則由民間開展回收運動,政府側面支援。

南韓文物當局已經開始製作流失文物的詳細名錄,並著手研究文物流失的路徑。南韓外交部最近在研究成立專門小組負責收回流失文物問題。南韓文物廳決定今年4月設立負責回收文物的機構,以便調查文物出處、制定國別性的回收戰略、協調政府和民間的關係等。

在收回文物方面,南韓似乎也在本著實用主義原則。也就是説,只要能拿到文物,無論採用法律、談判、交流、購買抑或租借方式都不介意。南韓媒體認為,日本在返還《朝鮮王室儀軌》等圖書時主張“移交”,南韓政府也儘量照顧日本的情緒,而不強求日本使用“返還”一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