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藝術家介入社會的存在方式——包林當代繪畫創作與觀念簡析
包林是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在學院中的代表之一,近十多年,他在當代水墨藝術、油彩和丙烯人物、風景畫創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並參加國內外有關展覽,撰寫多篇有關學院與當代藝術、水墨畫如何介入社會等內容的論文。最近他的水墨藝術在美國加州參加《中國當代藝術新浪潮》展覽,引起關注。包林的水墨、油彩及丙烯繪畫作品,以強烈的個人風格,以藝術家個體在特定場中的一種存在方式介入社會,以個體生命在場,或以鮮活的直覺與體驗的方式,描繪周圍的事物與普通人的存在,表現周圍世界與不同層面的人的生命狀態。包林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其作品強烈的當代性,為學院當代藝術吹來一股清新而具精神活力的自然之風。
包林1980年代初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具有良好的繪畫與設計藝術方面的基礎,後到法國學習繪畫與研究藝術哲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在法國留學與工作了九年,一方面從事繪畫創作,另一方面從事藝術哲學的研究工作。他在法國創作的靜物及風景繪畫都具有自己的特徵,他在古典寫實與現代繪畫二方面均進行了探討。他創作的油畫靜物造型堅實,所畫水壺、鐵桶、瓶花、工具箱、皮鞋、煤氣罐、鋼鍋和魚,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刻劃細緻,造型精確,吸收夏爾丹靜物與古典寫實油畫技法,創造出自己的靜物油畫。這些作品使他了解、探討西方油畫語言的造型特徵,併為他後來的繪畫創作在造型能力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在法國創作的另一批作品是油畫風景,這批作品與他的靜物畫中褐色與灰色主調不同,多用藍色、綠色和紅、黃等鮮明色彩表現藍天、樹木和山丘,用幾何性語言構成景物,作品形式受到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的影響。包林的這批風景畫,在法國展出後,獲得好評,被法國的收藏家和畫廊購買珍藏。從包林在法國創作的靜物畫和風景畫的形式特點來看,他在古典寫實技巧和現代主義藝術語言兩方面都狠下功夫。他對西方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都十分關心,研究它們的形式特點和藝術觀念,這為他回國後從事當代藝術創作準備了藝術精神與語言形式方面的條件。
包林教授在繪畫的不同門類和不同媒材方面均作了探索,如速寫、素描、水墨畫、油畫、丙烯畫、版畫等,了解和比較不同繪畫材質的各自表現特徵。他的素描人物在明暗對比、虛實關係中塑造形象的動態特點,而速寫人物,則用簡煉的線條勾勒人物的主要特徵,線條富有表現力,通過概括而流暢的線條,刻劃出人物的神韻,達到以形寫神的效果。其用線造型的手法,最近在他的版畫創作中也得到進一步發揮。這説明,包林在不同的繪畫媒材的創作中,自覺將不同的繪畫門類進行打通。
中國當代水墨畫創作十分活躍,水墨畫有著悠久的傳統,自唐代王維提出“水墨最為上”後,水墨畫成為宋元明清的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20世紀初以來、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吳冠中等人,都對水墨藝術作出了新的貢獻。80年代以來,水墨亦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一個重要方面,當代水墨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包括運用抽象、變形、隱喻、表現等語言,進行新的形式創作,使水墨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林教授近幾年十分關心水墨藝術,一方面進行水墨藝術的創作,另一方面進行當代水墨的理論探討。他撰寫的《水墨何以介入社會》一文,我個人覺得是目前水墨藝術理論探索的一篇富有獨自理論見解和創新意義的重要論文。在此文中包林闡述了他的當代水墨藝術觀,認為水墨介入社會不僅需要題材的突破,還應包括自身材料和表達語言的突破,“藝術家不再滿足於傳統文人內斂式的精神體驗,而是一種有所指涉的現實性介入,藝術家介入的是社會性問題,而並不特別在意觀眾或專家們對水墨本體語言的評價,這裡重要的是藝術家個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看法,也是一種個體生命在公共場域表態發言的基本權利”。包林認為,水墨既是我們表述自身觀念的一個工具,也是藝術家個體在特定場中的一種存在方式。包林也很重視當代藝術形式方面的探索,但當代藝術不能完全脫離現實,包括水墨在內的中國當代藝術,都應介入社會。這些觀點對於水墨畫和當代藝術創作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