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走進創庫:“創庫不是藝術家的,是全昆明人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16 09:49:04 | 文章來源: 昆明資訊港 盧麓 張曉燕

創庫,昆明市區西壩路101號 記者劉恩成/攝

拆遷通知 記者劉恩成/攝

關於創庫即將解體的報道近日在昆明鬧得沸沸颺颺,最後證實是一個烏龍事件——創庫所在地昆明市機模廠外一幢叫做“創庫99#”的樓房被列入拆遷範圍,創庫現有格局基本不會受到影響,只是大門要往裏退上幾米而已。不過創庫的創始人之一、昆明籍知名畫家唐志岡表示,“創庫格局的改變是遲早的事。”

它是中國第一個文化藝術社區,帶動了北京798等一大批全國藝術社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可是,用唐志岡的話説,“別人都在發展,可是創庫滯後了。”

2000年9月,葉永青、唐志岡、劉建華和策展人林曉東在上海相遇,共同談到了藝術倉庫的話題,都認為昆明也有許多類似上海蘇州河倉庫的地方。回到昆明後,葉永青、唐志岡即著手尋找這樣的空間,最後選定了地處昆明市區西壩路101號的機模廠。

2001年6月1日,創庫開業,《男孩女孩》畫展在同一時間開展。對於工作和生活在創庫的藝術家來説,畫畫、泡吧、展覽、與各地藝術家交流、與大眾交流已越來越日常化,成為每天的日常生活。

而對於工廠的原住居民和工人來説,由昔日的主人變成了今日的看客,藝術家晝伏夜出的生活方式也讓他們很看不慣。在創庫剛開業的時候每一次藝術展覽都有人打110報警,告藝術家擾民。日子久了,廠區周圍的居民發覺藝術家其實很好相處,很好玩,而創庫內的各種休閒空間因為大眾性的消費成為這個城市所有人都可以去的地方,成為周圍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費的一部分。

將要拆的不是“正宗”的創庫

正是下午上班時間,烈日下的創庫,人並不多。坐在太陽傘下的李阿姨告訴記者:“咱們創庫不會拆的!”李阿姨是原昆明市機模廠的職工,廠裏的這塊地變成創庫後,她就做了創庫的守車員,一守就是9年。“他們(創庫99#所在的樓)並不是我們廠裏的房子,所以自然談不上屬於創庫,只是他們借用了創庫的名字。”李阿姨顯然覺得“創庫99#”並不是正宗“創庫”。據介紹,創庫99#是城中村農民的房子,屬於西山區彌勒寺新村股份合作社管轄。“這次道路改造,我們創庫只有大門那裏會往裏退上幾米。”記者看到,創庫的大門退上幾米,對現有格局基本上無甚影響,只是可能犧牲掉幾個停車位而已。李阿姨表示,“現在來創庫的人可多了,每天晚上停車位都是滿的。”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未完成的寓意——2005創庫上河車間
· 第三屆昆明創庫創意集市即將開市
· “深圳創庫”當代藝術呈現展
· OPEN 3月1深圳創庫開放展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