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60年童年印記:今天,中國動畫拿什麼吸引孩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1 15:14:10 | 文章來源: 千龍網

上世紀60年代,《大鬧天宮》在國際上産生巨大轟動。今天,《大鬧天宮》在國外某些地區被認為是暴力片而禁播。上世紀80年代,《雪孩子》曾讓無數中國兒童感動得落淚。今天,中國兒童更多地在喊著“奧特曼”。新中國成立60年,中國動畫從“走出去”到“退回來”,中國兒童從“門裏看”到“看門外”,藝術與受眾的對接似乎成為當前的一個難題。

動畫影響著廣大少年兒童的思想意識形態,關係到一代代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未來的中國動畫應更多地用研究的目光看待受眾。——編者

歷史求索

新中國成立60年童年印記——兒童動畫

與動畫一起走過的日子

中國動畫事業發展很早,上世紀20年代,中國動畫先驅萬氏兄弟開始研究動畫製作,第一部中國自製的人畫合演的《大鬧畫室》就是他們製作的。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動畫事業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從1950年拍攝的首部童話題材動畫《謝謝小花貓》,發展到上世紀60年代,已經每年都能製作出10多部動畫。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1964年製作的《大鬧天宮》,從人物、動作、畫面、聲效等都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準。這段時期,我國還開始嘗試使用不同的動畫製作方法,大膽使用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1947年,我國製作了第一部木偶動畫《皇帝夢》;1958年,拍攝了第一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1962年,推出了第一部摺紙動畫《一棵大白菜》。新的動畫形式的加入,使中國動畫事業達到了一個高峰。截至“文革”前夕,有15部影片在國際影壇榮獲21項殊榮,聲譽鵲起,令國際動畫界刮目相看,意識到中國美術電影整體上的獨特民族風格,盛讚其為“中國學派”。

“文革”時期,中國動畫業明顯地受到了影響。1966年至1971年這6年中,沒有一部動畫片製作出來。之後的幾年,形勢似乎有了一點好轉,但是1972年至1977年,也只有每年2至4部動畫片出爐。這一時期,中國的動畫事業幾乎是在原地停滯了10多年。

改革開放後,各片種繼續發揮優勢,陸續拍出一批傑作。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徹底抨擊“四人幫”文化專制主義的《畫廊一夜》;還有充滿抒情格調的動畫《雪孩子》;以往沒拍過的科幻片《我的朋友小海豚》;水墨剪紙片《鷸蚌相爭》;既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又有現代意識的動畫《三個和尚》。該片使以民族化為魂魄而建立的“中國學派”在國際上樹立起更牢固的地位,在國內外屢屢獲獎。此外,這一時期攝製的長片産生了深遠影響。《哪吒鬧海》是第一部寬銀幕動畫片,在國外兩次獲獎。90分鐘的《天書奇譚》充滿喜劇風格,節奏明快,娛樂性強。

這個時期的美術片確實取得了豐碩成果,到了上世紀80年代前期再次形成發展繁榮的高峰。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共有24部影片在國外獲37項獎,創造了新紀錄。國外輿論界盛讚中國美術片“已達到世界第一流水準”。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中期,電視文化已成普及之勢。50集乃至百餘集的洋動畫如千軍萬馬涌入中國,《鐵臂阿童木》、《米老鼠和唐老鴨》等,有的以低廉價格出售,甚至白送給電視臺播映,充斥螢幕,與之配套的連環畫、貼畫、玩具、文具佔據了孩子的心靈空間,在觀眾中産生轟動效應,頃刻間幾乎把自己的美術片淹沒了。國外動畫的不斷引進,使中國動畫界終於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於是開始了各種探索與嘗試。

這一時期,系列片嶄露頭角,《三毛流浪記》是首部動畫系列片。取材于“三打白骨精”情節的《金猴降妖》,由90分鐘擴展為5集系列片的做法亦屬首次。美影推出了13集動畫《邋遢大王奇遇記》、13集剪紙片《葫蘆兄弟》及14集木偶劇《阿凡提的故事》,並在北京舉行系列片展覽周,受到領導和觀眾高度讚揚。值得注意的是,電視系列片發展迅速,拍出首部101集《自古英雄出少年》、52集《太陽之子》、106集《海爾兄弟》等。1999年開始製作的52集長篇動畫《我為歌狂》、52集長篇動畫《白鴿島》與100集長篇動畫《封神榜傳奇》,也是中國動畫業的嘗試。

1999年中國製作的大型動畫《寶蓮燈》代表著影院片走向市場,市場運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自2005年開始播放的電視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動畫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首映3日一舉突破3000萬元的票房大關,不得不説是動漫業內的一個奇跡。(紀秀君)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國動畫如何走向國際
· 分析:中國動畫公司盈利困境
· 獨立動畫:與商業價值無關(圖)
·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舉辦“奧斯卡大師中國行”巡講
· 2007央美實驗動畫與電影專業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