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這部分的圖片讓很多網友,包括我在內大開眼界,看到了藏文化那麼的博大精深。剛才您向我們提到了一點,就是關於西藏的婚俗。其實每個民族的婚俗都不一樣,而每個民族都是各有特色的。關於西藏的婚俗,您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
張鷹:畢竟各地的風俗不一樣,這裡我就簡單提供一些照片,是山南扎囊縣的婚俗。扎囊縣也是文化底蘊比較厚重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傳統習俗到今天有些保留得比較多,包括氆氌、卡墊。我們現在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這個地方的婚俗差不多舉行三天。第一天在女方家,這裡迎親的人都要會唱歌,會喝酒,他們去結親,下午要提前去。在這一天,所有的人,包括女方家的親戚、朋友,這一天要給女孩賀喜,要獻哈達、送禮。
這是口袋,裏面全部裝的是青稞。由於扎囊縣地處雅魯藏布江邊上,這是一個産糧區,所以這個地方的人有的是糧食。一般的一家要送一袋子青稞,這是賀禮,而且這個口袋織得特別漂亮。這是藏族人特別愛美,任何東西他們都要點綴一下。
主持人:這是送禮人的良苦用心。
張鷹:對。這是在西藏結婚的時候,不管是女方家還是男方家,在進樓的顯要位置必須供兩件東西,一個是一桶水,一個是一筐牛糞。水是萬物之源,牛糞在西藏象徵著火,這兩件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以後我們覺得牛糞很臟,但是藏族人覺得牛糞是吉祥物,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牛糞。過去一些藏族人家、窮苦人家沒有陪嫁給女兒,但是一筐牛糞少不了。
主持人:您不講我們真看不明白。
張鷹:這是女兒出嫁要出門,出門的時候有介紹人,牽著女孩,後面拿著彩箭,後面是女孩的舅舅。
這張照片是出了門口以後,這是關鍵的一步,過去都是騎馬,在女孩要開工以前,她要站在桌子上面,然後由媒人把彩箭插在女孩的領子裏面,這就證明這個女孩從此離開這個家,已經成為別人家的人了。就像我們現在説的拿了結婚證一樣。
女兒出村口的時候,迎親的人要唱歌,安慰女方的母親和他的村民,就是女兒到了一個很美好的地方,請你們放心,無非就是一些讚美的詞,這個女兒從此就離開這個村。
這張照片拍的恰恰和這個女孩同是在那一天結婚的。藏族有一個習慣,女兒結婚出門、進門必須要經過算卦人算時間,什麼時辰離開家門,什麼時候進那邊的家門。有時候剛好算好了進那邊的家門,有時候中間要差好幾個小時。
主持人:有的時候就到天黑了。
張鷹:實際上天黑要離開那邊的家門,黎明的時候接進這個家門,中間有四個小時在路上只能等著。
主持人:就在路上什麼也不做?
張鷹:曾經我們遇到他們在路上烤火,大家等著時間到。有的時間長,就找一個空房子,大家睡一會兒覺,然後繼續。因為這個時候進家門的時候天還不亮,是黎明的時候。
主持人:最長的時候就是早上到晚上,不會有隔天的吧?
張鷹:沒有,一般只有幾個小時。這是一個男孩出嫁,這個形式和女孩出嫁完全一樣。這是相親,就是迎親、送親,兩方都有。這是女方那邊相親,她進了男方的家門,要不斷地讚美,從進前門、二門、樓梯口,要不斷唱歌,獻一個哈達,到每個房子,見到每一個柱子都要獻哈達,表示祝福。在西藏扎囊的婚禮過程中就是對歌,而且是兩面互相對歌。
張鷹:藏族這邊是不斷地跳,喝酒,這是他們的習俗。
主持人:很有意思。而且剛才張鷹老師講只是一個地方的婚俗,不同地方的婚俗還有不同。
張鷹:對。像阿裏的婚俗,場面非常大,全村人都參加。據説一個婚禮要舉行好幾天,也對歌,場面更大。像當雄的婚禮又是一個形式。
主持人:光看書可能還沒有這麼精彩,聽完您的介紹,讓我們對這套書多了幾分期待,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夠買到這套書了。
張鷹:差不多二十幾號這套書就出來了。
主持人:很多對西藏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選擇,看看這套書。一開始我們就聊到張鷹老師很年輕的時候考到西藏的秦腔劇團,從事美工方面的工作。您對藏戲很了解,就不能不談,您覺得藏戲經過多年發展以後,它在舞臺設計方面有哪些繼承和發展?您也帶來了精彩的圖片,讓我們大家更直觀地去了解。
張鷹:説到藏戲,實際上我做事很認真,尤其到了藏劇團以後,我最後對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我最初對藏戲的認識和理解,一直到對它的研究有著直接的關係。首先,我開始覺得藏戲是很落後的,表演都很原始。但後來逐漸地我進入到藏劇團,我發現藏戲確實是特別美,因為它保留了一種原始藝術。尤其在涉及藏戲的時候,因為藏戲本身過去沒有舞臺,它完全是一種新的東西。過去的藏戲是一種廣場戲,老百姓圍成圓圈,藏戲團的演員在演出,演出過程中演員還可以隨便喝茶聊天,這是一個很隨意的表演形式,但是老百姓就接受這種藝術形式。但是搬到舞臺上以後,完全了改變了它的環境,後來的劇本關係、劇情結構都和原來的藏戲不一樣。
主持人:我們現在看到的圖就是藏戲的舞臺嗎?
張鷹:對。後來我設計了一個舞臺,我當時設計的時候就想找一種新的、真正把藏戲和藏文化融合到一起的。我原來理解藏戲,藏戲實際是藏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像內地的戲曲已經完成了程式化。但是藏戲還沒有,應該説藏戲還沒有完全形成一種程式化的東西,還是發展當中的。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就把它放到藏文化中,用西藏特殊的民間語言、符號來在舞臺上體現場景。這是白瑪文巴的一個設計,當時到羅剎國取寶,這裡面用的完全是,包括氆氌,包括牦牛繩、面具,所有的都是用這些做成的,都是民間的東西。
張鷹:這場戲是白瑪文巴,其中是他的母親求菩薩保祐他的兒子,然後七仙女下凡給她的母親托夢。在這個舞臺上我就用了兩個大的佛眼睛和佛手,這裡我就強調了對藏文化的信仰,人們期盼的需求。在這裡我盡可能強調從西藏文化固有的東西找到表現的手法。這兩個設計是我86年的設計,參加了89年的上海國際舞美邀請展,這個邀請展規格非常高,邀請世界上最權威的舞臺設計,在當時來説這個設計是超前的。
主持人:這是參展的作品。可能經常看藏戲的朋友還有一點想問張鷹老師,為什麼看到藏戲以後都是大團圓的結局?這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典故?
張鷹:其實八大藏戲的劇本除了《文成公主》是現實題材的以外,其餘的基本都是從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裏出來的,包括白瑪文巴是蓮花生的前身,《諾桑王子》就是過去我們看到的《孔雀公主》,其實故事是一樣的,不過是每個民族的表現形式不一樣。所以藏戲為什麼都是大團圓,這和人們追求的完美、信仰有關係,含義是人們想追求一種美好的希望。所以任何的表演,不光是在藏戲,在西藏的任何表演藝術中,包括歌舞,最後都有一個圓滿的大結局,包括婚禮,任何活動都要灑糌粑、扎西,這都是完美的祝福。
張鷹:這是甲魯溫巴,這是藏戲裏面的開場戲、藍面具戲,以它的面具不同來定的。扎西雪巴稱為是白麵具戲,他的面具是白色的。甲魯溫巴是和漁夫有關係,從藏戲的《諾桑王子》裏的人物演變出來的,他是一種勇敢的象徵,所以在藏戲裏把他作為重要人物。
這是《文成公主》裏的一個場面。文成公主到了西藏以後,教西藏人耕地、播種,這是反映這個場景的。這是白瑪文巴的母親求菩薩保祐,七個仙女下凡給她托夢,這是整個表演場面。藏戲的表演很直接,像七個彩色哈達象徵彩虹,七仙女下來。
張鷹:這是白瑪文巴表演的場面。這是國王要他的大臣,指示大臣要白瑪文巴的父親到海底取寶,實際上是害他們,他到海裏面就沒有回來。
這是我選的幾幅圖片,因為藏戲很多。
主持人:剛才張老師為我們展示了這套叢書的很多圖片,向我們講述了一些故事,相信很多網友和我一樣被吸引了。在今天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非常想看張老師獲獎的油畫作品《酒歌》,請為我們講講這個作品的創作心路。
張鷹:實際上做這幅畫是我對西藏的老百姓純樸的那種感情,我的畫一直在表現這種東西,就是很樸實的畫風,包括風情、習俗,在我早期的畫也是這樣。有一次我在江孜下去采風,其實那種場面我們經常看到,就是幾個藏族婦女,天快黑了,不知道是勞動回來,還是趕集回來,她們跳著舞,唱著歌,尤其是江孜一帶的人,他們到哪兒必須帶著青稞酒,一到下午回來,基本上都有醉意,這樣時候就跳舞、唱歌,這個場面經常看到。她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快樂。這幅畫當時畫出來以後,包括到北京展覽以後,很多朋友打電話説,包括其他的人一看到這個,覺得西藏人就是這樣快樂,好像這種場面經常看到的。
主持人:真的能夠通過您的這幅畫感受到他們的狀態、心情。
張鷹:其實在我的畫中,包括我的攝影作品中,包括其他的都融合了我對藏文化,尤其是民間文化,對西藏人文風情的一種特殊的感情。
主持人:今天通過張鷹老師給我們展示他主編的《人文西藏》的照片,包括看到張鷹獲獎的油畫《酒歌》,我們也能感受到西藏民主改革50年以來發生了很多變化,在藝術方面我們就能看出很多不同的地方。今天非常感謝張鷹老師做客中國訪談,也謝謝各位中國網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張鷹作品《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