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多功能廳將舉辦以“未完成的海”為主題的“2009第十屆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節開幕式暨海子逝世20週年紀念”活動,謝冕、臧棣、王家新、胡續冬等多位詩人、學者將前往參加,民謠歌手周雲蓬等人也將以音樂的形式現場演繹海子的作品。
與此次紀念活動同時舉行的還有《海子詩全集》的首發式。這部由西川歷時多年、耗費心血編輯的作品,是迄今為止所有被發現的海子文學作品的集合。該書厚達1200頁,精裝,按照時間與類別結合的方式,收錄了海子的抒情短詩、長詩詩劇、詩學提綱、日記小説等各種文學體裁作品。其中,特別收入海子為“太陽”系列詩歌所作繪畫,屬於首次披露。
海子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是長詩《土地》,屬於海子“太陽七部書”中的一部分。這部出版于1990年的作品,只有108頁,首印4000冊。第二年出版的《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有363頁,讓海子的部分代表作更加廣為人知。199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藍星詩庫”推出了《海子的詩》,精選的詩歌反映出海子“對於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對於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動和關懷”。接著,西川整理海子遺稿後編輯而成的《海子詩全編》于1997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前後重印2次,共計10000冊。由於供不應求,目前《海子詩全編》在網上二手書店以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價格買賣成交,還有人將其掃描製作成PDF電子版,放在淘寶網上售賣。
自2001年海子作品被收入高中語文教材以來,海子的作品不斷地“普及”,圖書市場上出現了多種海子詩集和評傳,其中,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命名的就有3種以上。
在海子及其作品持續受到關注的同時,中國當代詩歌的現狀卻令人堪憂。前不久,作家蘇童來深圳講學時,在回答讀者的提問時説:“文學已經逐漸走到了社會的邊緣,而詩歌更是‘邊緣中的邊緣’。”關注詩歌的人早已沒有上世紀80年代那麼多,相比之下,詩歌的社會影響力也在減弱。不過,默默堅持創作詩歌以表達內心的激情或平靜,並對詩歌未來保持樂觀的人也依然存在。以上種種,究竟有什麼內在聯繫?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曾在上世紀80年代初發表《崛起的詩群》的徐敬亞,中國當代最優秀的女詩人之一翟永明,以及近年來為21世紀詩歌和“草根性”詩歌奔走呼號的李少君,講述他們眼中的海子和當代詩歌。
20年前的3月26日淩晨,海子帶著《新舊約全書》、《瓦爾登湖》等幾本書和兩個橘子,在山海關外臥軌自殺。那一天,也是他25歲的生日。噩耗傳開,有人在大學校園裏焚燒抄有海子詩歌的筆電,以示最沉痛的悼念。這一畫面,似乎可以定格為上世紀80年代詩歌熱潮與浪漫主義的標誌。
20年後,太陽照常升起。雖然踏入2009年後網路上一些文學、詩歌論壇,以及豆瓣海子小組、百度海子吧等等陸續出現了紀念海子的帖子,北京、上海、安徽、廣東等地也有各種紀念海子的民間活動,但無可否認的是,人們談論海子的心情和20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曾與海子、駱一禾一起被合稱為“北大三才子”的詩人西川這樣説:“一轉眼海子去世已經20年。20年裏中國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有時會不客氣地否定我們心中詩性的存在。我們現在説起海子,好像已經沒有了當年面對海子驟逝這一事件時的悲傷,仿佛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人物,但每回重讀海子,海子詩歌的光輝和力道便驟然顯現。這是否説明我們心中還是有一些不變的東西?而海子已經不再需要變化了。他在那裏,他在這裡,無論他完成與否他都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