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怔——張林海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19 20:41:4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蘭紅超 /拍攝


  怔——張林海作品展

  預展:16:30 pm – 17:30pm, 2008年11月19日

  公開展覽:11月19日 - 11月29日

  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一號館

 

 

張林海簡歷

陳年流水——張林海自述

荒蕪的飛翔



  今日美術館向廣大藝術愛好者隆重推出著名當代畫家張林海的個人作品展——怔。本次展覽將在北京的今日美術館舉行,向公眾展示張林海的最新系列作品。同時,展覽主辦方還將從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中將張林海以往的名作借回北京,進一步豐富展覽內容。從2002年至2008年的作品顯示了畫家風格及技巧的成長成熟過程。張林海從2000年開始就和香港少勵畫廊合作,作品在國際各拍賣會上頻頻出現,使其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

  張林海1963年生於上海,養父母從上海把他帶回農村。他的幼年在文革中度過,孱弱的身體使他躲不過病痛的折磨。17歲,他孤身闖蕩城市,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繪畫追求。1990年張林海在天津美院版畫係學習版畫。可以説,他今日的卓越成就是在經歷了重重苦難之後換來的。他的作品前後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其中包括2002年至2004年在歐洲主要城市舉行的中國藝術巡迴展。

  張林海作品極富特色,畫面一再重復出現的光頭男孩尤為突出。在荒蕪貧瘠的山村,光頭男孩或徬徨、或飛翔。畫面毫不掩飾地表現著各種感受,憂傷、恐懼、逃遁、驚悚、甚至是不知所措的茫然。畫家對作品主題不斷重復的表現手法透露著絲許懷舊傷感。的確,這些作品都來自張林海的痛苦過往和生活的苦難,那種每個經歷成長的人都曾體驗到的人性在美麗面紗揭開後的痛苦及對夢想的渴望。畫布上令人震驚怔目的形象仿佛就是張林海揮之不去的過往。

  “林海最早的光頭和石頭墻的素描,是在1988年初畫的,這和方力鈞畫的光頭石頭墻的素描同時或者更早一點。只是方力鈞從1988年的光頭,發展出一種光頭潑皮的形象,使他名噪世界藝壇。而林海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潑皮不起來,所以作品一直保持了這種沉悶的情調。林海雖然老實,但是內心非常敏感。他體弱多病,很多時間是在病床上渡過,使他常常沉溺于幻想之中,他喜歡藝術,但是求學的道路曲折,使他的幻想帶著憂鬱和沉悶。山村和外界,一直是林海作品的主要母體,如他1999年的《塵埃》系列中的幾幅,或者閉眼苦苦地沉浸于內心的冥想,或者遙望著遠方,或者是欲逃出山村的背影,或者是一排雷同兒童的背影,望著遠方,望著窗外,望著天空……,背景都是石頭墻的山村。從林海懂事起,他就在這個山村,但是,他屬於這個山村嗎?他畫畫的理想,繁華的大上海,自己的出生地,自己從哪來,自己的未來,一切都是謎……,他的藝術就是他在病床上的苦思冥想和這種冥想的意象。”(栗憲庭/苦悶的高粱—張林海作品展覽序(2002))

  本次展覽“怔”是之前05年德國MKM藝術博物館為張林海及另外兩名藝術家王沂東及蔡國強所舉辦的三人展的延伸。本展覽的亮點在於展示張林海的最新作品:第一次嘗試雕塑裝置藝術的成果及一個12米長的極富震撼力的巨型紀念作品。另外,今日美術館出版社還將出版一本關於張林海的書。書中內容廣泛,並涉及藝術家的過去的生活。該出版社曾出版多本關於中國當代藝術運動的圖書,作者都是著名當代藝術家,如岳敏君、方力鈞、楊少斌。

  張林海誠摯地向這次活動的贊助商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的慷慨和對藝術的支援使這次展覽——怔——能夠成功舉行。贊助商包括:香港蓮卡佛高檔百貨、少勵畫廊、Asian Art News (亞洲藝術新聞)、World Sculpture News (世界雕塑新聞)、Asia Art Pacific、香港Tatler雜誌、北京Tatler雜誌、嘉柏國際貨運。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艾敬——ALL ABOUT LOVE
· [專稿] 張林海作品展
· [專稿] 譚平繪畫作品展
· [專稿] 2008大學生年度提名展開幕
· [專稿] 2008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