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 2008 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12 13:54:5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劉韡的藝術

  文:林蔭庭

  劉韡的藝術品用它形式上的多變、技巧上的印象、觀念性的雄心和批判性的社會注解,使之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典範。劉韡輕而易舉地跨越許多媒介,從而形成了一種拉伯雷式的,節日狂歡般的藝術語言。他的雕刻作品表達了膚淺而又過度消費的社會的那種無節制,而他的建築裝置充滿著一種非理想社會的能量。劉韡的藝術講述的是運動、不安、過渡和轉化。他的作品《風景》高度概念化,採用畫面合成,用數個蜷曲的人的臀部組成了遠近錯落的中國傳統山水畫,使觀者的心思和眼光從一個範疇轉換到緊鄰的另一個。作品在神聖的傳統和性開放之間轉換,潛在的聯繫被揭示出來,但是兩者各得其所。實際上,藝術家演示出在不同主題之間無序的切換和搖擺,這種搖擺是言外之意,處於所指事物(如社會框架、世界或自然)和語言之外的範疇(如人類情感)之間。正是在這樣一種空隙裏,他的作品出現了臨界狀態,對已經確然無疑的形而上的假設提出了質疑。

  劉韡的藝術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進行了這樣一種現象分析:當代中國在現代化的同時,卻喪失了大多數寶貴傳統。劉韡沒有表達出在現有和過去之間的調和,而是表達了一種爭論的延續。這個重大的爭論從從鴉片戰爭以來,一直貫穿下來,延續到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魯迅和其他現代主義者。這個值得關注的爭論關乎中國未來的形象,不管是內在形象還是跟整個世界關聯的形象。劉韡在他的藝術品中,以他那敏銳而驚人的能力,創造了感知當今中國生活的綜合體,從而參與到中國傳統和現代化這一爭論中來。他的作品揉縮了符號、術語和悖論,而正是這些構成了充滿活力而又困惑的中國社會和政治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給他的作品貼上“憤世嫉俗”的標簽(一些評論家正是這麼做的),那是用詞不當。他的作品如此具有創造力,如此有力,僅僅名之“憤世嫉俗”,難以一言蔽之;他的作品如此錯綜複雜,只用一種狹窄的範疇,難以歸屬容納。他不斷地用多種方式去展露他的作品,其中令人驚奇之處,不斷涌現。藝術作品不僅展露出豐富的諷喻意味,也不僅是反説教,而是同時兼有難以定義或描述和評判性的品質,這才是一種極其難能可貴的特點。最後,劉韡的藝術品可以劃定界限,它給觀者提供了新的洞察力,去領悟那些被習以為常和麻木不覺的社會經歷。他的作品給我們的情感和沉思打開了一片沉澱的空間。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下一頁烏利·希克
上一頁莊翁簡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半夢狀態:羅根收藏品中的中國當代藝術
· [專稿] 公共機構、藝術家,策展人和收藏的關係
· [專稿] 中國國際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博覽會
· [專稿] 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
· [專稿] 第二屆東莞書畫收藏藝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