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 中、日、韓、印尼藝術家交流展

時間:2008-11-11 09:30:54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

  五、展覽前言

  帶口音的藝術

  我們提問:“什麼是國際藝術?”這是為了通過探索隱藏在“國際藝術”背後的各種事實去理解“挪用性”這一觀念。我們擺在第一位的要著手的事實是“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這種觀點,它形成了國際藝術的基調,而國際藝術卻與“西方藝術”絕非同一,也正因此,沒有任何理由把“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理解為一個既存權威。此外,我們還面臨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形成或創造國際藝術的進程並不會因“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而終結。在國際藝術的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時又是最被公然漠視的因素就是:“帶口音的藝術”!

  “帶口音的藝術”是文化上的論題,它反映文化傳譯的現象。1990年代初,霍米•芭芭在普適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之間探尋“第三空間”時提出了文化傳譯的問題。霍米•芭芭認為,“這種傳譯是一種模倣的方式,但卻是在一種惡作劇的、取而代之的意義上進行模倣——它模倣原作,但原作的優越性並沒有被加強,事實上,原作可以被偽造、被複製、被搬移、被改造、被製作成某種類象之類的事物:“原作”本身永遠是有待完善、未嘗告終。“原創”總是面向傳譯開放,以至於人們不會認為它享有一個存在或意義就整體言之就是優越的時刻——人們不會認為它享有某種本質。”

  從“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到“帶口音的藝術”的傳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于歷史中的足跡昭然可見。我曾在多種著述中談到“藝術”這一術語在爪哇封建種族等級的上下文當中的發生傳譯的例子,這種傳譯現象早在18世紀初就在印度尼西亞出現,當時黑格爾還沒有開始建立高級藝術的框架。 通過拙著所提到的那些例子,我希望糾正這麼一種誤解,即認為借助20世紀的科學思考而得的基準體系,可以把“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整體搬至非西方社會。

  “帶口音的藝術”的發展無疑可被視為或被理解為藝術中的一種發展(被視為藝術史的一部分)。在“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的傳譯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藝術與藝術的相遇”,後者具有促使藝術發展的潛力,讓人産生其與歐美藝術的發展並肩齊行的印象。然而,作為文化傳譯的一個因素,“帶口音的藝術”不能被“移離”于其文化框架,也不能僅僅將其置於該文化框架中進行觀看。(以現代主義/國際主義來識別藝術的錯誤在於,把藝術從其文化框架中移離,並將之置於一個獨立自發的藝術的框架。)

  一旦“帶口音的藝術”的發展重返文化的框架,即使這種發展導致人們産生平行的印象,也會開始呈現出多樣性,而多樣性源於最根本的差異。這些差異存在的原因是:(1)“帶口音的藝術”的發展乃是因處於其自身獨特的發展過程而受到關注,這種過程在18世紀或多或少地開始了。(2)“帶口音的藝術”的發展自身也包含有另一種傳譯過程,即把各種藝術現象傳譯至種族傳統的框架。就差異整體觀之,這是一種“地方性”,它不僅指出本土性、種族性的存在,還顯示了“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的傳譯。

  自始至今,國際展覽的表述總是把“帶口音的藝術”與歐美藝術二者的發展平行並置而論。在國際展覽中的這種平行主義指出人們在一個較為寬廣的上下文中的普遍持有下面這種看法或觀點,即認為國際藝術僅僅以屬於“西方藝術”者為實質內容,並因此無論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國際藝術均擁有或追隨同樣的發展模式,也同樣擁有類似的藝術史。這種觀念由來是深入人心,至今仍然牢不可破,不可否認,它是國際主義的根基,而國際主義信仰的是同一性。如是之現象顯示出,從往昔至今日這種觀念依然沒有實質性轉變。今昔之間唯一的區別僅僅是“位”的問題。在昔,這種觀念被置諸日光之下,人們公然宣稱;在今,它被藏而不見,人們避而不談。

  在如今發展起來的藝術思想的框架中,這個問題再次被忽略。邊緣化地位與權威優勢在對非西方文化的維護中顯示出來,而藏在對懸殊地位進行抵制的精神背後的觀念,恰如吉卜林的詩句所宣示:“噢,東即東,西即西,二者永不遇……” 。這是把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視為徹底分離、永不匯合兩種事物的先入之見。這種尋求本土性與種族性並視之為展現差異性要素的傾向,還有那種試圖在“他者的文化”中的探求藝術關聯的跨文化美學途徑,以及習語所謂的“符合我們角度的藝術”,所有這些,就説明這種觀念是何等根深蒂固而言,不過是冰山一角。

 
日本藝術家Satoshi NISHIO 日本妖怪「GOZU」 Japanese monster「GOZU」米紙CG CG on the rice paper 30×70㎝
 

  這種觀念對“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的傳譯了無興致,並且正是這樣一種觀念妨礙了那種發展至今的思考將國際藝術視為一種多元化現象,視為負載有“帶口音的藝術”之元素的多樣性的藝術,這些元素從根本上指出了西方與非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聯繫。“文化的清晰表達是可能的,這並不是因為內容的熟悉或相似,” 霍米•芭芭言道,“而是因為所有文化都處於符號形成中,處於主體建構中,是提出質詢的實踐活動。”

  權威優勢的降臨備受關注並促成了國際藝術的恐懼症,而“符合西方角度的藝術”的傳譯過程恰恰在恐懼陰影下發生;不願正視此者持有一種疏忽的態度,這種態度導致平行主義的出現,而平行主義又自然直接地重新回到權威優勢的問題上。如是之平行主義是確鑿無疑之事實,因為幾乎所有當下國際展覽的表述都反映及此。我們此處分析討論的上下文中,之所以提問“什麼是國際藝術?”主要是為了向平行主義的現象提出質疑。

  那種試圖把藝術讀解為文化文本的傾向,那種涌現出來的將本質主義者為了尋求藝術本質而探索過其特性的“傳統”媒材舍而棄之的傾向,以及那種探索幾乎呈現於時下所有國際展覽的新媒材的傾向,所有這些都指出這種平行主義。而正是如是之平行主義必須遭到質疑,因為所有在當下國際展覽中歷歷在目的傾向均是基於發生在歐美的思想轉變,從本質主義到包括社會內容的思想基準體系的各種思想轉變。

  這些傾向是否體現于關於“帶口音的藝術”的論題中呢?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事實上,如果“帶口音的藝術”中的固有傾向與基於歐美思想發展的那些傾向有所異的話,其異並不在於看待這個問題的緊張程度。至遲從19世紀開始,“帶口音的藝術”就已然開始其自身的發展歷程,這使“帶口音的藝術”與歐美藝術的發展截然有異。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説,縱使不論歐美藝術理論的發展與藝術機構的出現,已然成為歐美傳統的藝術理論背後的思想也不會在歐美以外的世界流行。縱使本質主義為歐美以外的世界所知曉——在一定程度上,這並非因為一切思想都是可傳遞的——我仍然懷疑,藝術家是否已然醒悟到各種媒材的特性可以承載“本質”。我並且懷疑,“前衛的時代”是否在歐美以外的世界得以準確地闡述,因為在歐美以外世界藝術家的絕大部分作品中呈現有一種範例性徵象,而後者顯示出與前衛觀念背道而馳的思想。

  所有這些可能性都指出,藝術作品的傾向反映了一種追求或探索的角度,或是顯示出人們視藝術為感受性,或是將藝術理解為多名詞的現象,總之是認為這些追求或探索與歐美以外世界的因素了無干係。與此等傾向相聯繫,藝術作品中的趨向並沒有在考慮到歐美以外世界的論題中得到體現,它們反映了來自於觀念基準體系的思想混亂情形,從本質主義到強調上下文的觀念均處於該基準體系範圍之內。稍瞥一眼歐美以外世界的藝術家的作品,就會覺得其似乎在展示對某種或某些媒介進行探索,這些作品也許只不過基於種族傳統中固有藝術準則的傳譯,而傳統使人們更易於把那些作品讀解為文化文本——同時卻遺忘了關於“作者之死”的修辭性宣言。

  理解“帶口音的藝術”,就是理解其發展的整體。這種理解將建立起一種對歐美以外世界的藝術發展的覺悟,我們不能因為會有僅僅獲取不完全的或不連續的觀點就認為這種覺悟不需要包括文化傳譯的觀念。即使這種藝術看起來與在歐美發展著的藝術在某一部分上有相似之處——因為文化傳譯是持續進行、不曾中斷的過程——這些相似之處也可能會承載不同的意義。

  現今發展的國際展覽無法回避這一事實;這些展覽強烈反對權威,並勇敢地嘗試將之根除,這是不應遭受疑問的。如何識別在國際展覽中展現的藝術,這才是基本的問題。當前務要是理解至今為止仍然難以獲悉的歐美以外世界藝術的發展。從過去到今天,支配性地位與權威優勢之所以會出現,乃是因為藝術中的這些發展依然不為人知。

  國際獨立策展人 Jim Supangkat

 
大家閨秀 Ladys from Eminent Family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180×115cm 2006
 

  “Art with an Accent

  2008 A-one China Japan Korea Indonesia Exchange Group Exhibition

  Curator: Jim Supangkat(world famous independent curator)

  Exhibition dates: Dec 11, 2008—Jan 11, 2009

  Opening reception: Dec 11, 2008 at 20:00

  Venue: No.35 of North Shamian Street, Liwan, Guangzhou, China

  Web: www.art64.net

  Tel: 020-81215176

  E-mail: art64@vip.163.com

  Organizers: ART64 gallery(China) "A-one" Asia art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organizing institution: Vanessa Art Link(Indonesia)

  Artists: 73

  Chinese:27

  Chen Cheng、Chen Tian、 Chen Zijun、Fan Yaping、Ge Qiantao、Guo Runwen、Li Mingchang、Li Weiguang、Mo Hao、Peng Si、Qian Lingge、Shi Fengyu、Tu Wenan、Wang Ling、Wei Kejian、Xie Yuanqing、Xu Hongfei、Xiao Xu、Yan Yi、Yang Xiaoxia、Yang Ying、Yin Dingbang、Zhang Jiansheng、Zhang Jinhui、Zhao Qiang、Zhu Chengjing、Zhu Minggao

  Japanese: 14

  Takashi Ishibashi、Rieko Iwai、Shoji Kaneko、Syou Matushima、Eturo Kato、Mitsuru Kuroki、Akira Matsuda、Toshio Mori、Satoshi Nishio、Mari Ohhara、Nobuyuki Shibuya、Obagafuchi Tamada、Kunihiro Tashiro、Akiko Watanabe

  South Korean: 15

  Kang Tae-woong、Kim Eun- a、Kim Jung-wan、Kim Kang-rock、Kwon Ki-chul、Kwon Nam-deuk、Lee Yoon-jeong、Yoon Geng-nam、Min Sun-sik、Son Eun-jin、Shin, Kyung-ae、Lee Chul-jin、Jung Chi-Hwan、Lee Young-ryung、Song Sang-heon

  Indonesian: 17

  Agus Cahaya、Andi Dewantoro、Ay Tjoe Christine、Chusin Setiadikara、Dede Eri Supria、Dewa Ngk Ardana、Francy Vidriano、FX Harsono、Haris Purnomo、I Gede Puja、Ivan Sagito、Manguputra、Monica Kartika、Nus Salomo、Wayan Suja、Willy Himawan、Zulfa Hendra

 
Tougarashi-1 Toshio MORI(日本藝術家) 綜合材料Screen print, Photo copy 180×81cm 2008
 

  1. Activity background

  "A-one" (Asia art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s a art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 the artists from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It was founded in Fukuoka, Japan, March, 2003 , proposed by Japan amity association and organized by the Japan Daily News cultural centre .

  "A-one" takes reinforcing Asian ar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principle purpose. The "A-one" art communication exhibition is held by the country participating in it once each year in turn. There have been five sessions by now, the first in Kyushu, Japan; the second in Daegu, South Korea;the third held by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the forth held by Fukuoka Asia art Museum in Japan and the fifth held by South Korea Daegu art Museum in 2007.

  Along with the progressing of this activity, the quantities of countries and artists which participate in it are increasing unceasingly “Art with an accent, 2008 A-ONE China-Japan- Korea-Indonesia Exchange Group Exhibition ”are going to be held by ART64 Gallery in Guangzhou China in Dec and will invite the world famous independent curator Jim Supangkat as the chief curator. Besides, the number of attending countries increases from 3 to 4, which are China, Japan, Korean and Indonesia. And the number of artists also increases from 32 to 73. The inspiring reflection of the “Art with an accent, Chinese Indonesia artist joint exhibition” held by ART64 Gallery in Art Shanghai prepared a great foundation for this exhibition in Guangzhou.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