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電子媒體繪畫展參展藝術家訪談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9-25 16:27: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參展藝術家訪談錄:謝曹閩 金陽平 孫 堯

  1、模擬電子圖像的理由

  孫堯:我描繪人的軀幹、面容,或者風景,乃至一些人造物——如俯衝的飛機,儘管所有這些都取材于照片中的影像,但我的目的卻並不在於描繪照片。我用一種特殊的技巧來重新繪製這些影像,意在探討世界呈現在我們眼中的,其實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總是帶著選擇性地看,或帶著情緒在看。在資訊時代裏,圖像對我們視覺的狂轟亂炸,已經破壞了我們的選擇性和主觀性,它們始終是在用一種事先營造好的目的性來迫使我們接受,同時還消解每個人的感受差異。圖像始終在潛移默化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流行的、什麼是應該選擇的。而我卻要刻意懷疑這一點。

  段君:感覺你的畫面總處於風暴之中,是否想要展示自然的複雜性,並重新連接人類與自然曾決裂的一切?

  孫堯:我是在書寫心中的山水、書寫心中的環境,隨之表現出來成為一種可見的形式,因為所謂人文,即是要尊重個體。在我看來,世界分為這樣幾個部分:1.是我們自己所處的那個自然世界,即現實世界。2.是我們所認為的那個世界,它受控于我們的認知。3.是我們所不知道但卻嚮往的那個世界。我的作品裏始終都在探討這三個世界之間的聯繫。

  段君:孫堯和謝曹閩同樣使用兩幅圖像的疊加混合繪製方式,同金陽平作品中的顫動效果應該具有同樣的功效:既是破壞又是開拓,目的是為了打破單一世界的封閉性。你們最初是否有這樣的考慮?

  孫堯:我選擇山水和人體作為兩重圖像來表現,並不涉及中西文化比較。我不僅將兩種影像混合在一起,同時也模擬山水畫的筆法效果和人體形態,使之産生互動。其結果是讓觀者消耗時間來認識圖像,並對自身消費圖像的方式産生思索。因此,我認為我們認識自然世界的程度有多深,我們內心精神世界的發展程度就有多深;而且它們始終是在某個時刻、某個形態上相互轉換,我用視覺來表達這一轉換。我的作品通過表現圖片中的普通世界來尋找其中的不同:我將人的五官幻化成為有著奇怪形態的山水空間,又好像是雲霧繚繞的太空,似曾相識卻又不同尋常。所有的明暗、光線甚至前後縱深,都發生了轉換。

  金陽平:顫動是一種不正常狀態,畫面就像被恐嚇而引起表層膚體的起伏:“雞皮疙瘩”就是這種很好的解釋方式,反映、消失,最終圖像也消失了……

  段君:你為何要模擬電視螢幕?尤其是顯像管老化或電子干擾等故障發生後的“問題圖像”。在你看來,這個同身體表面的肌膚感有何關係?

  金陽平:這是一個視覺載體,它表述了這個時代圖像意識的本質。在視像的傳播中所産生的、被干預的圖像是帶有霸權性質的。透麗的色彩是數位像素的結晶,灼傷是敘述一種網路的情結,它像一層被灼燒的肌膚,被燒成一片片疊加的、仿佛在空氣中顫動的色域。身體的肌膚與電視的螢幕都是一層會呼吸的、有氣孔的表層,也會被人打傷而顫抖。

  段君:在你的《發言人》系列中所使用的“截圖式”敘事方式,是否力圖使繪畫成為思想的契機?

  金陽平:我想繪畫不僅僅是墻面的裝飾品,它還在形式的實驗中有新的靈光顯現,就像螢幕閃爍的光點,記憶著一片片美麗與傷痛:六國談判的成果和被人鞭打而深藏仇恨。凝固思想也許會成為一種可能性。

  孫堯:我們常常被動地接受圖像訊息,卻很少有時間來理解和分析。我們只根據習慣或引起刺激的強烈程度來選擇圖像,真實可成為圖像,圖像也可成為真實。我們很少、也很難洞察圖像後的真偽。我的繪畫注意對圖像的理解和辨識這一過程,我並不確定繪畫的唯一主題,作畫過程中我讓自己不自覺地跳躍于截然不同的圖像之間。呈現給觀者的也是模棱兩可的影像,他們需要自己去尋找和界定願意看到的圖像,這一過程需要時間,而時間卻是這個時代影像傳播中最不需要和被省略的。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鄭志玹個展——沙漠中的春天
· [專稿] 亞生産——倪海峰個展
· [專稿] 風景的拓撲—瑪吉畫廊開幕展
· [專稿] 塔羅——熊宇個展
· [專稿] XYZ畫廊——似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