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立非常之人 做非常之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3-02 16:42:58 | 文章來源: 今日美術館 提供

周春芽文章兩篇
周春芽 簡歷
周春芽和他的狗
新繪畫的“桃月”——周春芽的藝術歷程
“花間記”——周春芽訪談
花間記——周春芽繪畫雕塑作品展

李小山


    在很多場合,我聽到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不同評價,焦點是,繪畫的可能性極其角色的位置。如果我們就事論事看待繪畫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作用,便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國際上製造活躍氣氛的的那幾位——蔡國強、徐冰、谷文達、黃永冰等等,無一例外遠離了繪畫,而留守國內的藝術家,則是以繪畫為主打,同樣闖出了一番熱熱鬧鬧的事業。這裡,我不深究原因,我只想説,既然繪畫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扮演了主角,那麼,它必然吸納並造就大批人才,其中必定有創造輝煌的大家。這樣的邏輯關係是合理的,並且事實上,已經有一些藝術家獲得了進入藝術史的門票:他們或開拓了觀念的疆域,或推進了語言的深化,或成功地把傳統銜接到了當代的經驗上……總之,作為畫家這一傳統概念,已被卓有成效地轉化為當代概念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無論從觀念上,還是從實踐的結果上,都是與當代生活緊密相關的。
    自然,説到結果,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藝術家群體。我記得古典學者丹納專門對藝術家的“家族”做過研究,他的觀點是,沒有一個偉大的和優秀的藝術家是孤立裏,他們都是“家族”中的一員。正如我想談及的周春芽,他的出現,他的成功,他在未來的可能,都與當代社會中的藝術家群體有關的,換句話説,周春芽在“家族”中的地位既取決於群體的水準——因為群體是為個人提供養料的必備條件,沒有人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上長成參天大樹,但是,個人又具有帶動和抬高群體水準的特性,所以,尼采把藝術定義為天才設定規則,庸才跟著走。
    人們喜歡給藝術界的名家排座次,某某是一線人物,某某是二線人物……等等,對於周春芽,這些都是無足道哉,儘管他的段位已經到頂,但從來不有意顯示出自己在這方面的優越性。可以説,像他這樣擁有如此之好的人緣,在紛雜的當代藝術圈內是寥寥無幾的,由此可看出他的為人和作風。我提及這個,並非為了勾勒一幅周春芽的肖像,我的意思是,一個藝術家平時的生活中點滴都會或多或少地滲透到作品中去,用我們古人的話説,叫做文如其人,或畫如其人。用西方人的表達,叫做風格即人格。
    但是,以上的説法又是無跡可尋的東西,因為藝術家反映到作品中的真實也許是和他在現實生活中作派南轅北轍,這必然給研究藝術家及作品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福科強調“作者死了”,意思是作品一旦形成,與作者的聯繫實際上已經斷裂,必須面對作品本身做出判斷。是的,看似一個簡單的命題,裏麵包含了極大的困難——我們究竟如何確定某個藝術家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因為即使變動很小的藝術家也不會固定不變,他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嘗試的作品有著不盡同等的意義,就別説變化多端的起伏不斷了藝術家了,所以,我認為研究作品和研究藝術家是一個錢幣的兩個面,是互為對應的。
    從創作心理學的角度説,作者和作品的間離,並非本質的。正如周春芽的為人和創作那樣,獨立的自我和廣闊的交往都是一種自然狀態,這才是關鍵。周春芽沒有刻意在創作中標榜自我,用蘇軾寫文章的方式來概括:如行雲流水,發于不得不發,止于不得不止。人們往往很功利很俗氣地談論自然問題,把自然當做是語言上的表述,這是一種言不由衷的口頭禪而已。真正的自然是藝術家在實踐過程中的豐厚收穫,只有少數優秀藝術家才能擁有。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題] 今日美術館—張東紅、呂順、景禹潮作品聯展
· [專稿] "3N國際藝術年度展"今日美術館開幕
· “Beijing”當代藝術展 今日美術館
· 今日美術館舉辦《奧斯陸——峽灣之都展》
· [專稿]“中挪女性藝術展”今日美術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