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初:為何當代出不了大天才?

時間: 2015-01-30 11:23:40 | 來源: 藝術國際

首頁> 資訊> 聲音

心理學家假説人們的本我,自我,超我狀態,我把它們演化為潛意識,顯意識和超意識。在過去,超意識一直是宗教家和哲學家探索的對象,所以,自然科學的終點,正好是宗教的起點。超意思即超現實的靈感來源於自我開發的超我狀態,而我們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本我”,並對“自我”懷疑,談何超我狀態,談何大師的出現?

為什麼今天我們再也出不了孔子,老子,莊子,李白與杜甫,愛因斯坦,尼采,歌德,貝多芬,尼曼,瓦格納等諸多巨匠?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首先,當下能夠為人生而瘋狂的人越來越少,當然這裡所指的不是那種精神病院的精神錯亂,這裡指的是具有健康的、富有創造力的潛意識狀態,包括天才的幻想、激情等。有位中國古代哲人因為觀察天象得知明年當地水災多,於是讓人在水邊改種水産品,結果第二年種水稻的多災,而他卻在不經意間獲得了財富。這表明,哲學家只要願意,是不難致富的,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和志向多不在於此。比如孔子,莊子和老子。 其次,巴赫、貝多芬、孔子時代,是一個重生存,輕佔有的時代。物欲越多,精神就越萎靡,精神追求的空間也越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建議人們不要“累積”太多的身外之物,書本要讀,但不是收集和堆砌,要記到腦袋中,要讀薄,並且用之。要多遊走,開拓眼界,自然博學淵廣。而誰現在能夠做到無論走到哪,你僅僅只有兩個皮箱的“包袱”?越多的物欲與收藏,越多的累贅與眷念,再多的收藏與物質的留念,即使留給後代,也會變成廢紙與銅錢,還不如死後捐獻以為研究。問問自己的屋子裏面有多少東西已經有10年沒有碰過?不碰的東西即使有價值與保管者也沒有任何關係! 最後,天才是常常給自己製造大苦悶,大憂鬱,大孤獨,大壓抑和大過不去的不安分的人。因為有了這些大不利,所以一定會發泄,於是在各種領域的創作中尋找發泄的口子,於是在繪畫上發泄的“瘋子”類天才就有梵谷,畢加索,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而在天文界發泄的還有達芬奇;在理工界發泄的就有愛因斯坦,牛頓,瓦特,美國數學家維曼等人;而在音樂界發泄的就成就了貝多芬,舒曼,莫扎特等人。否則,他們不是進入瘋人院,就會自殺。德國首相俾斯麥假如不成為宰相,他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希特勒正因為沒有成為畫家和建築學家,所以成為了最大的殺人瘋子。 其實,科學,藝術與哲學創造最需要的就是瘋的狀態,夢樣狀態,這種精神狀態遠遠偏離了正常或者常態。所以因為專注,這些人往往會在某些生活方面有缺陷,但是也不缺乏通才,比如達芬奇,幾乎精通天文,地理,建築,藝術各個類別,這樣的天才知識結構非常發達。 既然我們感受天才與瘋子是如此接近,那麼他們的大腦也一定值得研究。有趣的是,前人保存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發現他的大腦的確是非同一般,是某種定義上的畸形。而這種結構和功能不僅見於天才也見於瘋子。不同的在於天才是異常,瘋子是失常。之所以有了天才與瘋子的區別,前者所作之事關乎社會,是大方向且對人類有貢獻,而後者多半關注自我,對社會有危害,所以前者多為偉人,後者多為犯人。而且一旦瘋子成為罪犯,就是個天才級別的犯人,對社會危害極大,比如希特勒。

莫扎特説過:“我不停的創作是因為休息更讓我感到疲倦。”可能讀到此句的具有天才氣質並勤於思考的人會有共鳴,這裡要提示的是,不是指為了逃避現實故意讓自己忙碌運作卻不知道在忙什麼的人。為了成為天才而所為是傻子的嘗試,天才再往前跨出一步,就是瘋子。瘋子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都不會成為天才。原因就是方向不對,所以《秘密》中強調思想的重要性與方向性是不無道理的。而我們的先輩早就總結了天時、地利、人和。而恰當的時代和恰當的環境也決定了天才的誕生。這就是有為之人(aright man);逢有為之時(aright time);據有為之地(aright place)。三者缺一不可。我們的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大腦不僅要用,而且要學會開發,大腦比你想像的要靈光得多。Yourbrain is much better than you think.

天才與瘋子都具有強迫症的特徵。瘋子的強迫症是病理性的,這種使命感在本質上只要消除了病理成分後,就成為了天才的強迫症。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雨人》,雨人的數字計算強迫證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正確引導,即給他的兄弟帶來萬千財富,但是如果游離了方向,他只能呆在瘋人院。霍金早年在牛津大學學習物理學,後在康橋研究宇宙學。他一直在探索“宇宙有起源麼?宇宙有消亡麼?”一連串的追問構成了他無法擺脫的“強迫症”,於是造就了輪椅上的天才。也許,有的讀者認為自己就是天才,那麼,你離天才越近,距離瘋子也不遠。天才的行為為什麼古裏古怪,因為上帝給予了天才很大的優勢,也給予他很大的缺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曠古偉人一旦犯錯,就是一個天才的錯誤。我們應該給予那些對社會有貢獻的天才給予理解,可能他們在某些方面是強勢,而在生活方面是弱智,達芬奇這個通才除外。他們的“弱智”是因為精力有限而忽視了關心,所以當精力旺盛的達芬奇用他那觀察宇宙,天文,科學,藝術的眼睛發明一切的時候,他的精力造就了他的通才。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你認為自己距離天才多些,都可以理解,當我們站在天才與瘋子之間,對他們作等距離的觀察與分析,你就會發出“愛江山又愛美人”的感嘆,而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這許多的感嘆號與驚嘆號,生命品質才會提高!

寫文章的同時,我的左腦在邏輯整理,我的右腦在充滿想像,很多哲學家提到普通人是看不到力線的,當我們做夢或者感覺自己在“夢幻”中時,天才把這些夢幻與現實掛鉤,而瘋子永遠僅僅處於孤立的夢幻,這是天才與瘋子的最大區別。與力線對應的是第六感覺,通俗講就是情商。直覺是內在的眼睛,是第六感覺,是神的暗喻,是《秘密》中講述的“吸引定律”,它是天才的引子,它不同於精神分裂症的夢幻嗅覺等。第六感覺其實就是超意識。它是哲學家,科學家與藝術家與夢樣狀態與神靈的契合狀態。有些人假借文學的詩詞與所謂的抽象藝術作品發佈或者開畫展,很多詩詞讀者讀10遍也不明其理,為何讀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淵明的詩詞一遍就懂?原因就是故弄玄虛,這些沒有共鳴的作品,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通通是“病人”和“瘋子”的“傑作”。思想沒有語言不能定型,但語言沒有思想就成為了無骨的皮囊,故而好的文學作品還是好的藝術作品,看懂這篇文章後就不難在第一時間看穿“皇帝的新裝”。

雖然歷史上有許多流派,但是“達達主義”是一個令人嘔吐的階段性歷史。它的行動準則是破壞一切。他們宣稱:藝術傷口應象炮彈一樣,將人打死之後,還得焚屍、銷魂滅跡才好;人類不應該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跡。他們主張否定一切,破壞一切,打倒一切。因此,達達主義是虛無主義在文學上的具體表現。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某些青年的苦悶心理和空虛的精神狀態。1917年,他發表了著名作品《泉》,是一個寫有“R.Mutt”字樣的小便池。1919年,杜尚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上畫上了鬍子,算是“達達主義”惡作劇的開始,1921年,大部分藝術家遷至巴黎。在那裏,達達主義迎來了最後一個高峰並走向終結。其實,“達達主義”的一群人不過是病態主義人格者企圖從歐洲傳統藝術中分離,衝決出來的一股精神錯亂思潮,它不僅影響了一批又一批自以為自己是“天才”的“病態所謂畫家”的抽象主義,行為主義,從而在當代中國繪畫界,甚至攝影界有可見一斑。

“使命感”是健康強迫症的最高境界,某女士為了出國而學習哲學,大學畢業後又為了生存改學會計。哲學是一門非常崇高,必須帶有使命感的學問,這位女士為了生存而用哲學作為敲門磚,她站在哲學大門前應該是感到慚愧的。同理,很多當代所謂的藝術家為了出名和炒作,搞得整個中國藝術界烏煙瘴氣,他們都在站在藝術的殿堂門前懺悔!同理,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文學家都應該站在民族的角度具有使命感的像“屈原”一樣不在希望中生存,就在失望中消亡。而不是惑亂社會,歪曲事實。是的,當個人與世界的矛盾的衝突孕育了人生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一旦在大腦皮層固定,越堅持自己的使命感,價值觀與理想,它就會成為健康的使命感,也就是健康的“強迫症”。

愛因斯坦與八大山人都是精神異常的傑出代表,雖然他們不屬同科,後者用筆墨在宣紙上發泄和攻擊,山人在攻擊性上在拯救自己的靈魂,所以他的作品怪異,變型,這種悲憫的使命感反而讓他的作品獨樹一幟,所以他攻擊性的成為天才。  這裡要説明的是“使命感”也是有等級的。只有心中一團崇高,神聖和莊嚴的“使命感”才會造就,營構出一等幸福感,最高層次的幸福感。它並不需要豐富的物質生活作為後盾。“使命感”是純粹精神的東西,同富裕物質無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