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陳履生:市場化制約了中國畫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12-16 07:59:57 | 文章來源: 新快報

或許是因身居博物館管理者要職,每日要面對焦頭爛額的龐雜事務而養成了幹練的作風,陳履生説起話來也從不拖泥帶水,而是用三言兩語直指問題的要害。對於“主流畫壇的江湖化”、“藝術家不讀書”諸話題,他在接受新快報記者記者專訪時都表現出眼光的銳利與言論的鋒芒。而這次,他要談的是中國畫壇的流習。

上世紀五十年代畫家對藝術精神的尊重,完全讓當今養尊處優的畫家們黯然失色

記者:根據您的觀察,最近幾年中國畫壇發生了哪些讓您樂觀或擔憂的變化?

陳履生:最近幾年中國畫壇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主要是受市場及各大利益集團的影響。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的崛起與強大是一個顯明的事實,經濟總量有了很大的增長,國家也一直非常重視藝術創作,各類大型的創作工程及研究課題漸次推出,美術館、博物館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應該説,這些本應該為中國畫的演進提供很多很好的機遇,中國畫也應該進入最好的發展時機,而且應該是百餘年來社會與經濟條件最好的時期。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看到中國畫的真正輝煌,最好的條件也並沒有預示中國畫最樂觀的希望。我們反而看到的是,中國畫如此的萎靡與不堪。

記者:但我們看到,經濟騰飛背景下,當代著名中國畫家們的市場指數也出現大躍進式的上漲,甚至要高過美術史上的諸多名家。

陳履生:沒有金錢是不行的,但金錢絕不是萬能的。我們不妨看一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畫壇,那個時候中國經濟夠“落後”吧,畫家夠貧窮吧,但那個時代就是誕生了那麼多重要的名家名作,出現了那麼多的經典,成為美術史上的重要篇章。根本原因在哪呢?我以為,那時畫家對藝術本體與藝術精神的尊重,完全讓當今養尊處優的畫家們黯然失色。

記者:您的意思是説良好的經濟條件會對藝術家及藝術形成侵蝕作用?

陳履生:關鍵是我們的中國畫壇是缺少文化的,如果藝術缺失文化,就非常容易走向藝術與文化的反面,並形成強大的反文化力量。毋庸諱言,這種力量正日益強大,正迅猛地侵蝕精英文化。所以,不管經濟與社會為藝術提供了哪些利好的條件,但是否都會産生積極的作用與影響,則始終懸而未決。

美術團體數量之多全世界罕見

這不是文化的繁榮,而是災難

記者:您剛才提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藝術成就,但我們知道,那個時候奉行“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理念,並不是一種多元、自由的藝術生態。但又為何出現了那麼多的經典?現在,藝術創作倡導自由與多元的理念,卻又為何呈現中國畫“不堪”的一面?

陳履生:回顧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確是藝術的“一元論”時代,而且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的確非常反感這種“一元論”。當我們推翻“一元論”之後,中國藝術界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但最終並沒有對此歡呼雀躍,為什麼呢?因為多元論恰恰分解了藝術的主流導向,中國畫的各種論調恰恰消解了中國畫的本體與核心價值觀。現在,到底能有多少藝術家説得清楚中國畫的根本精神與核心價值呢?我們在理念與技法上有太多的想法,各執一詞,結果卻忽略了何為中國畫這一根本的“一元論”問題。所以,我認為,我們即使談“多元”,也只能在“一元”的框架內,在主流藝術價值觀的範疇裏。

記者:但事實上,美協、畫院、美院等主流藝術體制始終是發揮著強勢的引導作用。

陳履生:可是,我們的主流體制所表現出的導向作用,並不是一目了然的,而是模糊不堪的,甚至是彼此背離與衝突的。在彼此的背離與衝突中,如何堅守我們的文化傳統,如何在新時代中培育我們自己的、有民族特色的藝術精神,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表面上我們的體制在起著引導作用,但方向始終不明朗。你看全國美展,為什麼工筆畫更容易獲獎,為什麼寫意畫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都在説明導向上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再以畫院為例,我們建了越來越多的畫院、越來越多的學會或協會,但我們的畫壇卻越來越淩亂了,對藝術的發展並沒有期待積極的作用。主流專業團體的江湖化,像傳染病一樣傳播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各種名目的書畫院、協會便層出不窮:既然靠不上領導、爭不到位子,就乾脆自封一個主席、會長、院長。很多部門、很多團體都在急於建書畫院,數量如此巨大的美術團體在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這是文化的繁榮嗎?不是!這是文化的災難。

讀書不是解決江湖化的唯一辦法,但至少能暫時讓畫壇安寧

記者:關於主流畫壇的江湖化問題,敝刊曾對您做過一次專訪,您對此可謂憂心忡忡。此番言論發表後,傳播甚廣,影響廣泛,以至於“主流畫壇江湖”成為各方面探討的熱點話題。這是您所預料的嗎?

陳履生:就我自己而言,以為在江湖畫家與畫家江湖之外,肯定會有一片藝術的凈土。但最終卻發現,並沒有這樣的凈土。這已成時代的癌症,無法根除。僅僅靠藝術家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始終都在上行下效,始終都在遵循長官意志。

記者:主流畫壇江湖化的根由是什麼?

陳履生:在各種利益集團裏,並不是人人以文化的發展為己任的、以中國畫的發展為根本責任的,而是搭建起了各種各樣的利益關係。這其實就是一種市場化。市場化不止是買賣關係,而是一種思維,已經形成了制約中國畫發展的根本力量。

記者:有沒有消除主流畫壇江湖的良藥,能否讓人看到中國畫壇的希望?

陳履生:面對當下主流畫壇日益江湖化的問題,我們還是提倡要讀書。讀書雖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但至少是一個暫時讓畫壇安寧一些的良策。我想,每一個人通過讀書了解到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了解了自己的行為準則,了解應該怎麼畫,了解怎麼應該有自己的品位與文化準則,他至少不會做那些很出格的事情。你要知道,當今很容易出現出格的事情。比方説,我們今天成立了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明天就有可能出現一個廣東中國畫學會,少一個字。它可能就可以宣稱,跟你不是一回事。我們今天成立一個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明天可能就出個叫廣東中國書法學會,後天可能出個廣東國畫學會……無窮無盡。只要一個事情出來,就有無數的事情出來。這不是讓畫壇更淩亂嗎?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