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能否拍照
博物館(美術館)既是公共文化場所,也是不同於一般公共文化場所的專業單位,因此,對於像能否在展廳拍照的問題,應該基於自己的專業判斷而作出可否的決定。毫無疑問,這種專業考量有著不同的立場,可與不可都有其道理,但是,進入博物館主要是來看展覽的。因此,我更欣賞奧賽不許拍照的堅持,實際應該如此。
維持原始工藝的艱難
在制墨的作坊,經年累月聞那氣味就夠受的,而一切出力氣的活都無法用機器所替代,傳統的技藝就在於手上的把握,其中的原材料又必須保證原始工藝,16斤桐油取1斤煙灰,如此這般,與之相關的還有刻模技藝等。一年也就1500萬元的營業收入,給國家的稅等於大海裏的一滴水,可是,這一滴水卻會淹死廠裏的150人。
筆、墨、硯小廠瀕臨絕種
傳統的物質文化遺産,特別是現在還勉強存活的手工藝應該受到保護,這幾乎是一個共識。可是現實中的問題不僅不利於保護,還有扼殺的傾向。如筆墨紙硯的生産,除宣紙需求量大而有規模化生産之外,筆、墨、硯的生産還是手工作坊,這些所剩無幾的小廠承擔著挽救瀕臨絕種的重任,還要向國家交稅,實在不合情理。
毛筆生産工人薪資過低
看過毛筆生産的人,都有一種擔心,如果有一天他們不幹了,這門手藝也就絕種了,那何以談到中國書畫藝術的繼承和發展。湖州一家最大毛筆廠的老工人都幹了四五十年了,後繼無人。看看人家馬雲,現在還有誰幹這種事情。扎筆頭的一天扎五六百個,才拿五六十塊錢。學徒工的工資不到千元;理毛工的手整天泡在水裏。
策展人怎麼培養
據説全國八大美院中有5所以上建立了與培養策展人有關的專業和係別。真心想知道他們是教什麼課程?教什麼內容?而講臺上的老師又有何策展的經驗以及獨特的理論?展覽的策劃是五花八門,説簡單就簡單,因此,就成了人人都是策展人;説複雜也很複雜,在展覽遍地的時代也看不到幾個像樣而難以忘懷的展覽。
當下的“破格錄取”已無可能
“假如三年後我仍掌北平藝專,我很希望你來校用功,那時候我必極願親自指點你。”三年後的1950年,中華民國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北平藝專變成了中央美院。這一年,江西永新15歲的少年劉勃舒在徐悲鴻的鼓勵下報考中央美院被破格錄取。這段歷史今天聽起來好像是神話,現在的少年和校長都已無此種可能。
持久影響的“嶺南畫派”
從一個大的文化概念來看廣東美術,最突出而有持久影響的還是“嶺南畫派”。雖然其他也各有特點,但是,它們遠遠不能和嶺南畫派相提並論。因為嶺南畫派在20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中産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後來我們所説的新興版畫、廣東油畫、當代水墨、當代藝術,包括廣東漫畫等,還是一種區域性和一定時間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