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陳履生:國博——歷史與藝術並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26 14:03:3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特展”題寫了序言。此次展覽自4月11日開幕以來,就受到廣大群眾的熱捧,雖然展出的作品不多,但都是橫跨法國藝術500年發展歷史中的精品。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上海博物館作了“歷史與藝術並重”的主題講座,從“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週年特展”説起,講述了國博近年來的展覽策劃與運作等相關內容。現將其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是“中國夢”的發源地,是首都北京的城市客廳。多年來國博就是按這樣的認知去經營、管理、維護它的存在。國博和我們國家在20世紀的發展緊密相聯,因此有特殊的地緣關係。國家博物館已有102年的歷史,經過改擴建以後,更以一種嶄新的面貌,進入到了世界綜合性博物館的發展序列。國博越來越顯示出它特殊的社會地位,承擔著外交等重要的國務活動,發揮著超越博物館專業範圍之外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歷史與藝術並重,使國博的業務範圍從專門性擴大到綜合性,在國際化軌道的運作中,國博不僅加強了與同一類型博物館之間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相同的語境中攜手同行,共同發展和提高,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兩方面同時受益。所以,國博在近3年多新館運作的過程中,獲得展覽資源的幾率大大提高,展覽數量也有大幅提升。

最近正在國博熱展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週年特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分別為這個展覽題寫序言,説明中法關係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最佳狀態。此次展覽表現出了法國方面對中法建交50週年的高度重視,其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法國歷史上第一次由5家著名博物館合作舉辦,並把展覽推到國外。此次展覽由法國總統奧朗德提議,客觀來説,如果沒有綜合性大館的身份和地位,那麼,這個展覽不可能會來到國博。這個在北京引起巨大轟動的展覽,是由盧浮宮博物館、奧塞博物館、凡爾賽宮博物館、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畢加索博物館這5家法國著名的博物館提供藏品,在8位畫家10幅作品的結構中,展覽的學術脈絡橫跨法國藝術500年曆史的發展過程。從藝術與權力、影與光、愛與慾望、藝術與時代這幾個方面呈現了法國藝術發展中最核心的內容。這10幅作品是法國藝術史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我曾經在新聞發佈會上對記者説,如果編就一部法國藝術史用100幅圖像來組成的話,這10幅作品一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習近平主席在序言中特別提到“文明因交流互鑒而豐富”,這個概念使我們通過展覽了解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已經突破了文化和藝術自身,突破了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互鑒,更重要的是,它將博物館的文化交流上升到外交和國務層面,成為外交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序言中也特別提到了藝術的“普世價值”問題,雖然很多人對於“普世價值”持有不同的意見,但對藝術的“普世價值”的存在可能是一種共識,也就是説,通過藝術來解決外交或政治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成為一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也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這是國博在轉向綜合性之後所表現出的一種新的社會職能。

國博作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每年的財務預算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按照常規的方式舉辦類似于與美國大都會、盧浮宮合作的展覽,大約一個展覽就要花費15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這在有限的經費中,每年可能只能舉辦2個外展。實際上在國博新館開館3年多的時間內,我們已經舉辦了15個對外合作的展覽,和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都有合作,尤其是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合作的“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與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合作的“地中海文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藏文物精品”這兩個展覽,基於館際之間的合作,基於綜合性博物館以及國博的硬體設施,運營能力,策展水準等,使得每個展覽只花費了大約500萬元人民幣左右,因為兩個展覽都是由東京到北京的過路展,省去了很多的借展費、保險費、運輸費和一些前期費用,我們只出了從東京到北京,北京到紐約、巴黎的費用,也省去了借展費等其他一些費用,估計每個展覽要省1000萬元左右。“畢加索:沃拉爾系列版畫展”是20世紀30年代巴黎著名的畫商安布魯瓦茨·沃拉爾專門請畢加索創作的6個系列100幅的作品,這6個系列囊括了畢加索藝術最重要的內容,由西班牙的官方信貸局基金會提供藏品。畢加索這個系列的版畫現有兩套存世,另一套藏于大英博物館。這個展覽和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都是花錢極少但非常重要的展覽。正因為我們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才得以與國際分享展覽資源。國博與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還有一個每年舉辦一次的中日南韓家博物館館長論壇,今年3個國家博物館將首次聯合舉辦陶瓷展,同樣反映出這種同類型博物館之間的成功合作。

“羅馬與巴洛克藝術展”現正在國博展出,這是中意兩國5年合作交換展廳計劃中的第二個展覽。從2012年起,兩國互相在對方的首都建立自己的展廳,義大利把展廳選在了國博,中國的展廳則選在了羅馬的威尼斯宮。在這樣一個對外合作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當國家博物館從歷史類的博物館轉向歷史與藝術並重的綜合性博物館之後所出現的新氣象。與義大利的合作成為世界博物館界合作的典範,因為在全世界已有的記錄中,並沒有兩個國家之間基於政府間的交流在對方國家建立長期展廳的計劃,雖然只有5年,也為我們開拓了國與國之間、館與館之間交流的特別經驗。我們並不是和義大利方面的某一個館合作,而是與義大利的文化遺産部合作。基於這樣一個合作,2012年舉辦了“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展出了如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文藝復興時期重要藝術家的作品,第二個展覽所呈現的羅馬與巴洛克藝術的專題,是國博的一個前所未有的主題展,則得益於通過與義大利政府的合作計劃。

國博舉辦的藝術類展覽不同於一般的美術館。所謂的歷史與藝術並重,就是在藝術展覽中更強化展覽所特有的歷史感,因此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當代藝術上,也沒有放在純粹的藝術展覽上,更多的是通過展覽的策劃,使藝術類展覽有更豐富的內涵,與國博正在展出的中國古代歷史文物相呼應,成為一種具有內涵的有意味的比照。我們在為數不多的當代藝術展中,藝術家也希望借助於國博的古代歷史文物,表達他們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關聯,從中明確他們在當代藝術中企求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歷史與藝術並重,提升了博物館的社會地位,因為綜合性博物館實際具有的綜合性的素質,在場館以及博物館的藏品、展覽、研究等領域的專業影響力,加強了公信力,也加強了公眾對國家級公益性文化設施的依賴度。

從專業方面來論,歷史與藝術並重,還原了無數歷史文物的原有面貌,使其在表述其歷史意義之外,還以具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身份在綜合型博物館中有著多樣身份的存在。現在國家博物館中的中國古代的青銅器、佛造像、陶瓷、傢具等專題陳列,實際上都是專題性的古代藝術展覽。歷史與藝術並重定位在這些專題展覽中獲得了確認,也延伸了臨時展覽的專業空間,在更多的藝術類的臨時展覽進入到博物館之後,通過藝術類的臨時展覽調節了展覽體系中的整體構成,以其更豐富和更多樣的態勢,使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呈現出了一種新的時代格局。以多樣的和不斷變換著的臨時性藝術展覽襯托著那些具有深厚歷史感的長期陳列,增加了國家博物館在展覽方面的看點和亮點。

歷史與藝術並重,加深了歷史與藝術的融合,以互為映發、相得益彰的內在關聯,使歷史類的展覽加強了藝術的表達,使藝術類的展覽添加了歷史的厚重。從整體上看,因為這一併重的特點,增強了博物館的藝術素質,使博物館流淌著藝術的血脈,造就了國博的新的形象。而這歷史與藝術的雙翼成為鼓動國博在新時代發展的新的力量,使其成為在國際上綜合性博物館的運作軌道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