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賈廷峰:中國當代水墨的“尺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6 12:45:57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水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徵,不僅承載著數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神特質與審美內核,更承載著中國歷代文人修內質、養德操、怡性情的精神託付。所以將中國水墨作為一種文化價值觀輸出推向世界是極其必要的。

四年前,適逢西方金融危機橫掃全球、殃及中國,當時西方許多資本逐漸撤離798,作為中國最大的當代藝術區——798顯得異常蕭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王秋人、老圃和郭艷,我們私下商量,是不是可以在798做個當代水墨展覽?之後就找到粟憲庭,請他做展覽的學術主持寫篇文章支援一下。

隨後大家又琢磨給這個展覽取個什麼名呢?最後一致覺得“自由的尺度”這個名字有點意思,於是定下。就這樣舉辦了“《自由的尺度——中國水墨·當代關懷》名家邀請展第一回”。

如今,“自由的尺度”這個展覽已經是第四回了。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崛起終於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而備受國內外藝術界的關注。我想該是可以將這個展覽推上國際平臺的時候了。於是在合作方雅昌藝術網的支援下,有了最近的《自由的尺度(第四回)·走進巴塞爾》藝術展的成行。

水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徵,不僅承載著數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神特質與審美內核,更承載著中國歷代文人修內質、養德操、怡性情的精神託付。所以將中國水墨作為一種文化價值觀輸出推向世界是極其必要的。

所謂“尺度”與“自由”,即要求創作心態保持“自由”的同時,創新語言的運用則需要“尺度”,比如筆墨紙硯,比如人文精神,比如優秀的技術手段。當代水墨需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有發展地建立一種藝術語言上的相對規範,在保留最基礎的底線上賦予文脈于現時代傳承的可能性,使藝術家在有效的規範當中去進行創作。

正是這種有尺度的自由,實現了水墨創新在取捨過程中的蛻變,而“尺度”本身也會因時代的更疊而不斷具備當下的意義。“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尺度的變更延展了自由的範疇,自由與尺度的平衡與否,催生著當代水墨新的可能。

固然,中國水墨存在許多技術性的問題,缺乏科學精神般對“物”的具象寫實,又因陳陳相因的傳承造成了程式化的陋習,但是較之其他藝術樣式,中國水墨一以貫之注重對“人”主觀情感的表達是西方經典繪畫所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們的藝術立場應該是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中國水墨的自身屬性造就了中國水墨獨有的酣暢自由和東方神秘特質,比如宣紙的觸感和渲染特性,毛筆的彈性和柔軟,水的流動和不可控的偶然。無論是從骨法用筆、氣韻生動,還是墨分五色、臥遊可居等畫理上來講,中國水墨都更側重於內在個人的一種生命體驗和生活感觸,是自身價值觀、藝術觀的真實寫照。

中國水墨也正因上述特點而具備特有的樸素獨立精神。而在保留文化根性的前提下,中國水墨通過汲取其他文明成果,將傳統進行當代性轉換,方能形成中國當代水墨自身的標準。

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在西方當代藝術的各種資訊、各種新鮮的媒介的共用情景下,我們更有條件吸收多種營養讓中國水墨更活潑起來。通過當代水墨展覽,我們希望中國當代水墨在被認識的過程中,汲取其他文化的養分,以獨立的姿態呈現出來,使中國當代的藝術不再處於一味地被輸入狀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