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和非藝術之間的界限關鍵是看作品和行為之間表達邏輯的藝術性和詩性以及創作的態度。”
——來自瑞典的策展人喬納斯
做個簡單的測試,問問普通人,什麼是行為藝術?
有人會説,當眾裸奔,也有人説,自虐暴露。或許,兩種方式都能吸引眼球。
得到這樣的回答,有些無奈與諷刺,但不要怪大家不懂藝術。再舉幾個極端的例子:
上個月,一位宣稱自己是行為藝術家的人,在中央美院美術館的畫展中放飛了上萬隻蒼蠅,最後被警察帶走。在更早之前,一位北京的“藝術家”和搭檔一起在陽臺、地下室等地方當眾性愛,“以性愛展示作為行為藝術作品”。
上述人等都自稱“行為藝術家”,都在進行“藝術創作”。
對此,來自瑞典的行為藝術家尤阿金·斯坦普啞然失笑,“不,這不是行為藝術,也不是藝術,他們只是想快速獲得公眾的關注,僅此而已。”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和歐洲藝術系研究生特邀資深指導員奈傑爾則説,“某些行為是嘩眾取寵還是藝術,我相信人們都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他向記者展示了自認為優秀的不同時期的行為藝術照片——它們雖然看起來有點古怪,卻有出乎意料的美感和力量。
因為第四屆國際行為藝術節的緣故,大批國內外行為藝術家齊聚小洲村,其中,不乏行為藝術界的極具傳奇色彩的藝術家。來自瑞典的策展人喬納斯,就是其中的靈魂人物。廣州國際行為藝術節是他在四個地區的策展點之一,另外三個在瑞典、法國和威尼斯。他説,只有讓不同年代但同樣優秀的藝術家齊聚一堂,才能擦出火花,中國的行為藝術,才能像其他地區的行為藝術一樣得以發展,並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但對於普通人而言,或許依然看不明白,哪怕有奈傑爾·羅爾夫(愛爾蘭)、朱利安·布萊恩(法國)、塔尼亞·馬爾斯(加拿大)等具有傳奇色彩藝術家的作品。喬納斯卻説,沒關係,即便是在西方,公眾對行為藝術也有相當的距離。很多人看不懂,包括他自己,也有經常看不懂的時候,“時間會讓人們最終理解什麼是行為藝術。”
在喬納斯眼中,中國行為藝術能夠不斷發展,要歸功於活躍在行為藝術創作中的大批藝術家,如何雲昌、段英梅等。正是因為他們,中國大陸的當代藝術充滿活力。但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偽藝術,有著非常明顯的分界線。
“什麼是‘行為’,簡單地説,一個人從桌子上跳到地下,可能是孩子遊戲;一個人從十樓跳到地上則是自殺;一個人反覆地從桌子跳到地上,可能是行為藝術。‘行為作品’的靈感會很簡單:平常一個小事,看的一本書,想起小時候一個願望,心有所動,要表達出來,不寫書,不畫畫,開始設計行為方案……”
——中國當代行為藝術家何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