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林明傑:大黃鴨走紅的奧妙所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14 11:06:17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荷蘭藝術家弗洛倫丁·霍夫曼的大黃鴨今天在北京園博園的湖景區與皇城根的老少爺們見面了。在這之前,各種媒體的宣傳報道已鋪天蓋地。

從香港到北京,這只大黃鴨為什麼這樣紅?

其實從2007年開始,霍夫曼的大黃鴨遊過世界上的許多大碼頭,每到一處都很紅。從中我們可以探究一個成功的當代藝術範例。

大黃鴨來源於一次在西方很有影響的“小黃鴨”事件。1992年,一艘從中國出發的貨輪,打算穿越太平洋(601099,股吧)抵達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港,途中遇到強風暴,一個裝滿2.9萬隻浴盆小玩具的貨櫃墜入大海並破裂,裏面的黃色鴨子、藍色海龜和綠色青蛙漂浮到海面上。塑膠小動物們在海洋這個大浴盆中隨波逐流,歷時15年漂洋過海歷經萬難最終登陸英國、美國。這過程中,世界各國出現了一批海洋愛好者自發組成了“追鴨族”,專門監視“鴨子艦隊”的行蹤。每當“鴨子”漂到海灘,都會被瘋搶。最初從中國進口這批鴨子的美國公司曾表示,願意以每只100美元將鴨子收回,但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鴨子的價格已經爆炒至1000英鎊。

霍夫曼的大黃鴨有這一著名事件打底,乃其走紅的群眾基礎之一。

另外,在西方國家中,孩子們洗澡的浴盆栓子末端一般會連有一隻“橡皮鴨”。所以看到大黃鴨,人們容易回想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這也是霍夫曼大黃鴨在西方走紅的群眾基礎之二。

大黃鴨還具備了當代藝術走紅的如下特徵:

符號性強。將一個司空見慣的小物件,從一隻夾子到一隻兔子或鴨子,極其誇張地放大,是霍夫曼慣用的藝術手法。在視覺資訊紛繁的當代,鮮明的符號性成了藝術家吸引公眾眼球的常用手法。

讓人詫異。試想,在人們一早醒來,發現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突然出現了這麼個巨大的“怪物”,怎麼會不議論紛紛?這是誰幹的?什麼意思?這位藝術家怎麼搞定“城管”允許這麼個龐然大物放在這裡的?

具有傳播和解讀潛力。能讓公眾詫異的事件,自然會引起大眾傳媒關注和報道,於是新聞效應不斷遞增。評論家對霍夫曼為什麼創作這樣一件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譬如,有觀點認為大黃鴨深刻地揭示了東方式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現狀與西方式藝術和觀念輸出的悲涼對比;也有認為在大黃鴨面前,所有觀眾都顯得渺小,讓人更平等和友愛。

大黃鴨就像是鳥叔那樣,離不開高超嫺熟的幕後運作。譬如在香港,劉德華等明星都紛紛前去捧場,推動了人們的從眾心理,看大黃鴨成了一個時尚的事件。

大黃鴨的商業性已不言而喻。這次在北京,大黃鴨將先後被安置於收費的園博園和頤和園,大張旗鼓的宣傳與門票收入的關係也引起了聯想。而在香港,大黃鴨被安置於向所有人免費的維多利亞港,但它借此宣傳香港、促進旅遊的目的很明顯。

一隻大黃鴨的走紅,蘊藏不少奧妙,我們在看熱鬧之餘不妨想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