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當下正值抽象藝術的黃金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4 17:57:17 | 文章來源: 藝術客

6符號

自從1911、1912畢加索和布拉克將鋼印字母和報紙碎片融合進他們的立體主義畫作起,符號就一直是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初期,賈斯伯•約翰斯的國旗畫、地圖畫、和數字畫為鼓號畫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他的鋼印字母和規則排列的格柵想要傳達的是無意義。它們不表達情緒,它們壓抑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説,是1960年代很多重要藝術作品中都有他們的影子。

五十年後,約翰斯對抽喜愛那個藝術的影響依然是決定性的。去年在惠特妮博物館開展的韋德•蓋頓對約翰斯的數字化驚醒了改良 ,通過用電子印表機代替鋼印指模,蓋頓意圖將藝術家查收創作的痕跡完全抹去。蓋頓那固執的X,看起來不像符號,更是一個否定。拒絕表明自己,消融在空曠的背景裏。 馬克•布拉德福德用畫作中巨大的電腦螢幕表現警察局中使用的實施監視器,他們將城市中交通、犯罪、車禍等等數據標記在城市街道上。不過,與電腦螢幕那閃爍的像素相反,布拉德福德畫作中的圖像是具體的形象。跟卡拉姆類似,他在洛杉磯的街道上收集紙張和原材料,對他們驚醒剪裁和老化處理,然後將他們層疊出自己的作品。布拉德福德極具衝擊力的畫面和原材料,從資訊表達和感官體驗兩個方面同時體現了對生活的體驗。

歸根結底,抽象藝術的發展,正如當代藝術的發展一樣,是對20、21世紀的生活的一系列反思。正如哈雷在1991年的一片文采飛揚的文章中所寫的那樣,二戰之前的抽象藝術主要是由烏托邦的理想主義激發的,相信理性的技術官僚可以創作一個更好的世界。對相信技術官僚的理想主義者來説,最有力的表現工具不是紅臉膛的工人,而是幾何抽象。二戰對世界的巨大破壞之後,幾盒圖形不再能後勝任烏托邦代言人的形象。地轉星移,它現在變成了異化的象徵符號。

大多數的當代藝術——更不要説小説、電影、電視——反應的是電影《銀翼殺手》裏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裏,個人在匿名的政府機關、巨型企業和大眾文化面前變得無能為力。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惡夢版的世界是一個胡適了後現代社會光明面的社會模型。自1980年底起,生活在赤貧線以下的人口數量劇減。這主要是得益於全球化經濟為第三世界創作的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將農村忍饑挨餓的人口轉化為可以自力更生 城市人口。當今一些最激動人心的藝術家,如阿納斯威和麥赫圖,通過重新發掘傳統藝術來創造全球藝術,或者通過創造反映社會變化的視覺寓言,來反應當今社會這種全球化趨勢。正如1913年一樣,在2013年裏,軸向藝術成為我們思考未來的語言。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