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片玉君:印刷媒介上的抽象藝術新生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4 14:42:34 | 文章來源: 藝術客

抽象藝術在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在過去的一個世界,一直是推動各種藝術運動的重要力量,從至上主義和構造主義的烏托邦幾何圖形,到軸向表現主義的奔放豪邁的筆觸,再到歐普藝術的感性主題,都離不開它的影響。因為抽象藝術去除細節、表現本質的特性,以及它綜合使用各種不同材料的可能性,讓它成為一種能夠溝通各個不同藝術領域、連結各個不同地區、打破各種族群界限的世界語,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藝術語言,在當今的藝術創作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繼剛剛完成的“抽象藝術的出現:1910——1925”之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從3月到9月舉辦另一個關於抽象以後的特展,“印刷媒介上的抽象藝術新生代”,想通過展示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印刷品和插圖方面的收藏,詮釋抽象藝術在新的一代技術支援下的新特徵。

因為展出的使用印刷記住製作的抽象作品,這個展覽突出了印刷工藝所固有的技術流程(如層疊、轉印、複製等等)為抽象藝術創作所提供的豐富實驗土壤。展覽標題中的“新生代”並不僅僅指展出的藝術家的年齡段——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二十一世界初期出現的藝術家,而且也指出他們的新一代創作手段。他們通常採用樹脂技術、使用現成材料、或者利用形式的無限排列組合。這個展覽展出了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頗具影響力的約翰•阿姆萊德(John Armleder)、雪莉•萊文(Sherrie Levine)、和斯蒂芬•普利那(Stephen Prina)的作品,很多作品是首次公開展出。

展覽入口外面,與展覽的大標題並列的是利阿姆•吉利克(Liam Gillick)創作于2011年的六幅絲網印刷系列中的《牙科》。吉利克這個系列的另外兩幅作品也分別佈置在展覽的中間和結尾處。吉利克在這個系列的作品中,以建築結構為靈感,結合使用了幾何圖形、形式和色綵排列組合、複製、變化背景顏色等等現代藝術創作手段。這裡還展出了他的另一個有機玻璃結構裝置作品。他這些色彩艷麗的作品,成為以單色作品為主的展廳中跳動的亮色。走進展廳的玻璃門,迎面擺放的,是托芭•奧爾巴赫(Tauba Auerbach)製作的切紙折疊模型。她的這組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兒童讀物中的三維內插畫的啟發。奧爾巴赫的興趣點在於揭示人類感知能力,特別是人類如何構想和創作我們所熟知的三維空間。在這些作品中,她將平面折疊的切紙模型展開成為精心構建的立體結構,為了突出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換,她將這組作品命名為[2,3]用數字中的2和3之間的區分來比喻這組作品在二維和三維空間之間只有轉換的能力。

展覽中最早的作品是雪莉•萊文(Sherrie Levine)1989年創作的四副木刻《熔化》。它們的靈感來自於四位早起現代主義藝術家的經典作品: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恩斯特•路德維格•克什內爾(Ernst Ludwig Kichner)、皮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萊文將四位大師的經典作品拍照,將照片掃描,然後用電腦軟體將掃描的數字文件處理成12像素的圖像。經過如此簡化處理後的圖像被用做木刻的參照,去除了所有的細節、筆觸、以及可以區分這些大師級作品的任何痕跡,將他們轉化成為不同的抽象圖案。

自1980年代出道以來,萊文一直處於藝術作品原創性討論的中心。她開創了挪用的先河,經常複製處理二十世紀著名的男性藝術大師的作品,將複製品成為自己的作品。她這種創作手法對藝術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文化中長大的藝術家繼承了她的這種創作手法,也繼承了她對於原創唯一性的質疑。

切尼•湯普森(Cheyney Thompson)的《Robho色系與儲物架》也是從現代藝術史中尋找靈感的例子。不過,他將歷史和現實的碰撞中得到靈感。這個作品基於1960年代推崇動態藝術的法國雜誌《Robho》(1967-71),作品主題卻是當今藝術市場中的日常物品。在這個裝置中,5組膠印畫均被擺為X形。每組膠印畫都是代理藝術家作品的紐約安德魯•克裏普斯畫廊拍攝的五張儲物架照片,照片記錄了藝術品在大眾視線之外的商業空間裏的位移軌跡。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