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當下正值抽象藝術的黃金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4 17:57:17 | 文章來源: 藝術客

當然,放映自然環境的抽象藝術作品並不一定時巨型雕塑。大衛•裏德(David Reed)的行動派筆觸中精準的色調運用,使畫面讓人聯想起西部天空中翻滾的雲朵。格哈德•裏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畫閃爍著與他德國鄉村畫如出一轍的濕潤微弱的光亮,即使是在非具象作品中,他的畫作上那種半透明的色塊看起來也像照片一樣。與他們截然相反的是,瑪麗•海爾曼(Mary Heilmann)則使用不透明的顏色和粗糙的筆觸來避免産生任何迷幻的效果。不過,在2005年的作品《酸中沖浪》中,她在疊加的色條中夾雜了巴洛克式的迴環和回轉,用以表現排列著衝向岸邊的海浪在結晶海岸時的激騰、碎裂的景象。詹妮弗•斯坦坎普(Jennifer Steinkamp)運用了數字動畫技術將樹木、蔓藤和枝條轉化為扭動的抽象旋轉。

3解剖

在喬納森•拉斯科的畫布上,薄薄塗抹的舞臺背景和想像的風景哈桑佈滿厚重色彩畫就的優質物象。這些“物象”往往呈現P形,看起來像互相抵在一起的大腦袋,猶如飛利浦•古斯頓後期作品李碩大的眼球和截斷的腳。不過,當代藝術家的抽象解剖作品很少出現人體的整體形象,他們的作品區域按時身體的某些部分、內部器官、或者身體的排泄物。蒂姆•霍金森的大師級雕塑作品是一個巨大的裝置,一些漂浮的膀胱有腸子一樣的管子連接起來。她將它形象的命名為《器官裏的尤伯盃》。在繪畫作品中,蘇•威廉姆斯創作了激動的性器官印花作品,而嘉利•莫耶則用生物形態的曲線和令人臉紅心跳的色下來模倣勃起,那畫面初看起來卻像是風景畫。

英格麗•卡拉姆更加徹底的拋棄了可以辨認的人體,轉而描繪一個充滿水滴、污漬、病理涂片的世界,並使用明亮的不協調的色彩來平衡這些令人壓抑的形象。初看來,卡拉姆的大量色彩似乎是隨意滴到畫布上的,如同波洛克的風格。但是,她作品的流暢性實際上源於一個複雜細緻的描繪過程,她將在人行道上、地板上、大街上看到的塗鴉用半透明的紙描下來,保存起來,談後她把這些半透明的紙重新編排疊印,從而創作出新的形象。

4服裝布料

在抽象藝術總自然界轉向人工物品尋找靈感時,服裝布料成為首選。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段裏,男性軸向藝術家都不肯的接受將他們的畫作與裝飾性的服裝布料相提並論。不過,到了1970年代,女性藝術家如米瑞安•夏皮羅和喬伊斯•考茲洛夫開始重估裝飾藝術並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女性化的抽象藝術之旅。參與圖案和裝飾的藝術家們常常將表現姓的元素融入到他們色彩明亮的創作中。

1970年代,一些美國的藝術家,如金•麥考奈爾,認為非洲的布料圖案是慵懶的幾盒圖形。如今,非洲的藝術家則被認為是傑出的創新者。比如,布魯克林博物館持續到今年8月4日的一個回顧展中展出了艾爾•阿乃思惟的抽象挂毯。阿乃思惟的挂毯是有成百上千的廢棄金屬做成的——瓶蓋、商標、包裝、標牌等等,你可以在西部非洲的任何一個超市或垃圾堆中找到這些瓶子的裝飾物。阿乃思惟作品中閃爍出的金色和銀色光芒,讓它們極富名人風采。這些挂毯不是貼墻挂著,而是疊加著、折疊著,打破了抽象藝術必須是平面的固定思維。

彼得•哈雷的畫賴床了1980年代的新幾盒注意運動。他癡迷于長方形的主題,畫面使人聯想到房間、監獄、電腦新片、捉著一篇機械裝置。畫面主題結構坐落在一片狹長的土司或者地板上,穿過地面或直指天空的管道建立起主體與周圍環境的聯繫,將主題與隱性的城市道路連結起來,他表現的不是一個避世之所,相反,它本身就是一個代表後現代的符號:孤立、靜止、被監控。在1960年代,哈雷作品呈現出純碎的講求品質的現代主義特徵,而現在,這種特徵讓位於可怕的迪高色調和汽車旅館房間一樣的紋理:扎眼、鬧鬨哄、怪異的嫵媚。另一位畫家,薩拉•莫裏斯用傾斜的格蘭和跳動的色彩來呈現現代商業大樓鏡子一樣的墻面帶來的令人眩暈的困惑。

哈雷和莫裏斯的作品充滿對當代社會的寓言,而蕾切爾•哈裏森則聚焦于傳達個人體驗。她的作品常常滿是房樑、門楣、鑲嵌在水泥中的踢腳線、或者捆綁在鬆散的展覽上的石膏板,與玩具、相框、傢具交相輝映。這些作品看起來像經受過自然災害或年久失修的房子或碎片。但是,哈裏森這些破爛的建築作品,及時不是用她所喜歡的三原色畫就,也依然有一種奇怪的歡樂氣氛。它們具有一種勇氣,似乎無論情況如何,人們都決議要繼續生活下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