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片玉君:印刷媒介上的抽象藝術新生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4 14:42:34 | 文章來源: 藝術客

他將每幅照片用5中不同顏色列印,正如《Robho》版的5期雜誌每期都使用一種顏色列印一樣。湯普森主要從事繪畫創作,但是在這幅作品裏,他探討了印刷媒介的複製能力是技術上的靈活性。展出的另一類作品的靈感則來自於藝術家的個人體驗,如萊恩•甘德(Ryan Gander)的《如果你有時間,我就有錢》這組黑色長方形系列用詼諧的方式詮釋當代藝術中的常用主題——格柵和單色畫,它源於藝術家在自己的畫室中用膠帶在墻上貼出直線的經驗:膠帶粘起來了、這段剪得太短了、那段剪得太長了等等。這些跟膠帶較勁的經驗在這個系列的作品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作品的名字“如果你有時間,我就有錢”,來自於1950年代的威利•耐爾森的熱門鄉村歌曲“如果你有錢,我就有時間”。反轉後的標題,不但有輕鬆嬉笑的意味,也體現了藝術家對當今藝術生態的思考,似乎要展開一個對於藝術不斷商品化現象的討論。

而納迪婭•卡比-林克(Nadia Kaabi-Linke)的《柏林邊緣》的創作靈感則來自於都市中被人遺忘被人濫用的空間。在這幅作品中,她記錄了柏林公共汽車候車廳和地鐵站上發現的劃痕和塗鴉。她用通常用於偵破刑事犯罪現場的指紋粉將這些破壞公共交通設施的痕跡記錄下來。她將指紋粉撒在這些劃痕的表面,用薄膜取樣,再把樣本轉印到有機玻璃上,再現那些設施表面的朦朧形象。卡比-林克把自己的作品稱作“一種考古”,她將損壞公物的印記轉化為觸動人心的抽象藝術,像化石一樣記錄了無數不知姓名的個人的在這些公共設施上刻畫的動作。

而更多的,則是技術派作品。約翰•阿姆萊德(John Armleder)創作于1992年的《無題》,通過對印刷排版板的排列來探索傳統的抽象藝術概念,如幾盒圖形排列和正負空間排列所産生的視覺效果。在這組作品中,他摒棄了傳統設計構架——線條和板塊等,通過對它們進行排列組合創作出全新的抽象作品。

1960年代出道的約翰•阿姆萊德嘗試了現代藝術的所有流派和創作手法,每每帶來忤逆傳統規則的創新之舉。

科瑞•阿坎吉爾(Cory Arcangel)的藝術作品則大多數探討數字技術的使用。他在深受資訊技術和大眾文化影響的新一代藝術家中是個頗有影響的人物。阿坎吉爾在藝術創作中採用很多不同的媒介和技術,也大膽使用那些他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其中包括印刷技術。在這組展出的作品中,他並不在意把顏料的邊界排整齊,而且將一般用作背景的浮水印放在他作品的顯著位置,用誰贏做成的名字代替了通常的手寫簽名。

丹•華士(Dan Warsh)的三聯木刻《無題(OGV-黑紫色,OGV-黑綠色,OGV-黑桔色)》,則探討不同顏色和幾何圖案相互縱橫交錯所産生的視覺衝擊。華士將每一幅的背景涂成相同的黑色,然後貼上不同顏色的木刻橫條紋做成的篩網圖案。據介紹,這個系列源於他2006-07年的一組同樣顏色的三聯篩網畫。不過,在這組木刻作品中,前景使用的木刻顏料上的木頭紋理,為作品增加了除顏色和幾何圖案之外的另一個作品維度,讓所選擇材料的特質成為豐富作品內涵的另一種手段。

韋德•蓋頓(Wade Guyton)2009年的《無題》,明顯承襲了由亞歷山大•羅德欽科(Aleksandr Rodchenko)和愛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在二十世紀引領的歷經了整個世紀的單色畫歷史,不過,它是使用蓋頓特有的技術製作的。蓋頓的作品看起來似畫,實際上都是用電腦和印表機製作的。這幅作品是使用商用噴墨印表機將合成板漆成的。這可以看做是跟傳統木刻版畫中,是在木板上刻出圖案,然後將圖案印在紙張上。這幅作品中的黑色是由青、紅、黃、黑混合而成,因而雖然是黑色卻具有豐富的色調。作品的製作過程很自由隨機,不去矯正任何意外的瑕疵,如木板上的木節、廠商的商標、甚至噴墨的不均。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