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賈秀峰:“不協調”制約藝術教育可持續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25 08:50:4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傳統專業與現代專業不協調

每年,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門口蜿蜒曲折的報名隊伍,能夠讓人們直接感受到藝術教育的炙手可熱。

然而,藝術教育熱,熱的往往是現代專業、流行專業。比如,近年來發展迅猛的美術領域,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傳統專業儘管有發展,可招生規模與原先差別並不大;真正快速膨脹的是設計類等新型專業。比如,一些美術學院的傳統專業,培養的學生相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僅僅翻了三四倍;而新發展起來的設計類專業,學生人數則是翻了數十倍。

表演領域冷熱不均的情況更為突出。前面提到的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由於明星輩出,每年報考的學生數以萬計,影視表演等熱門專業的錄取真正可以算得上百里挑一。然而,同為表演專業,很多院校的戲曲專業甚至招不滿學生。

現代設計、影視表演等現代專業,因為契合了社會需求,吸引眾多院校紛紛開設,吸引大量考生趨之若鶩,本也無可厚非。不過,守正才能出新,很多現代專業本就來源於傳統專業,輕易地讓傳統專業邊緣化,甚至簡單地拋棄了傳統專業,恐怕對現代專業的發展未必是福吧?

社會需求與培養模式不協調

目前,高校的發展喜歡“求大求全”,比如,一些單科性院校紛紛向綜合性院校發展,以音樂院校為例,除了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外,其他的都成了綜合性院校,開設有音樂、美術、舞蹈、傳播等多個專業;另外,設立了大量應用型學科,包括新媒體音樂、網路音樂等等。

根據社會需求、崗位需要,適當調整專業設置,本是藝術教育發展的應有之義。然而,由於缺乏相應的學術標準和規範,許多專業都屬於低水準重復設置,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有多位教育部調研組專家反映,一些學校的所謂藝術人才培養,完全是走樣的。比如,原本需要一對一教學的音樂課堂,卻變成了幾十個人一個班。原本是培養高精尖的音樂表演人才,套用的卻完全是培養師範老師的做法。尤其是新媒體音樂等新設的應用型學科,需要的是多學科交叉、注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然而,在一些學校,使用的卻完全是理論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如此培養的人才,又如何適應崗位的需求,如何解決其就業問題?

招生數量與培養品質不協調

藝術教育對於軟硬體條件都有特殊的要求。從硬體來説,許多藝術院校原本定位於精英教育,狹小的校園,捉襟見肘的專業教室、文化課教室根本承載不了擴招之後數量翻番甚至翻了幾番的學生,於是紛紛開始擴建新校區。投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干擾了原本有序的教學秩序,甚至讓一些學校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無法投入更多精力搞好品質建設。

師資隊伍是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的根本保證。尤其是表演類專業,有時甚至需要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教學。然而,相對於目前數以百萬計的在校學生來説,我們的教師儲備嚴重不足。在美術領域,即使像中央美術學院這樣的頂級院校,其領導坦言,藝術設計等專業教師仍然稀缺。現在,很多院校的專業教師都是從其他專業轉行過來的,一些院校為了達到開設某一專業的目的,甚至採取聘請外校教師充數的辦法。教師的嚴重不足,再加上轉行過來的教師的教學能力迫切需要提升,如此的師資條件,品質恐怕很難得到保障。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