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陳源初:台灣的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7 12:20:25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台灣發展工商業。台灣發展工商業走了三條正確的道路。一是發展中小企業。二是以國家的力量發展石化工業。三是開闢成功經驗,即加工出口區。現在大陸廣泛沿用。回顧歷史,台灣經濟發展從1960年代的農業社會到1970年代以加工出口為主的工業社會,吸引龐大外資與先進技術來臺,帶動台灣加工業及中小企業之蓬勃發展,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跡,並將台灣加工産品推廣至全球市場,因此享有加工王國之美譽。近二十年來以資訊、電子産業為導向的高科技社會,隨著全球在資訊、電子科技帶動的技術變革所産生的産業型態已徹底改變了以往的經濟體制。然而,在亞洲的藝術大平臺上,台灣的地位卻很平庸。台灣的當代藝術家決不願意在這個環境中沉淪下去。台灣政府投入新台幣385億元在園區的軟硬體建設,造成生産上之優勢。商業機制運動,在沉淪中尋求再生,然而台灣政府的文化單位、美術館只會在形式化的官場文化作態,根本就提不出一個策略來長時間養殖台灣的文化藝術事業。台灣優秀的藝術家們被台灣這個環境的內耗搞得嚴重折損,不得不離鄉背井,為的只是求一點活下去的尊嚴。台灣是屬於大眾的而不是屬於少數政客的。當政治實體無法為台灣爭取多一點空間舞臺時,文化應有它的立足空間。當然,假如要致力提升台灣的本土文化素質,糾正長期以來對台灣自身文化藝術偏頗殖民性格,絕非是易事卻也絕非是不可能的事。

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也常俗稱台中美術館),位於中華民國台中市西區,為台灣重要的美術館之一,也是中台灣唯一的公立美術館。國美館舊稱“台灣省立美術館”,原隸屬台灣省政府,1988年開館營運,1999年因精省而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為台灣唯一國家級的美術館

由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劃並主辦的《台灣新時代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三樓展廳隆重開幕,31位來自台灣地區的70後和80後年輕藝術家帶來了他們的上百件作品,包括繪畫、裝置、錄影、雕塑等。如此大規模的展覽能在當前依然被全球金融危機籠罩的大環境下得以實現,很大程度得益於台灣地區兩家知名藝術機構的贊助。那麼,這次台北當代藝術館主動走出本土以及兩家藝術機構的大力贊助意味著什麼呢?記者在現場通過採訪主辦方和贊助方得以管窺二一。

作為此次展覽贊助方之一的台北寒舍集團董事長王定乾比表示,之贊助這次展覽就是希望兩岸之間的70後和80後年輕藝術家今後能走得更緊密,交流得更頻繁,由此才能攜手同心為華人當代藝術走向更光明的前景而努力。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