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各種藝術基金忽然風起雲湧地出現,2011年被稱為中國藝術基金元年
。市場各種如私募股權、信託等名目繁多的藝術基金逐一齣現。基金再加上文交所的沸沸颺颺,去年所有媒體都開始關注藝術品金融化的議題,藝術基金於是成為當前市場最關注的熱點。
於是,周圍手中只要有點錢或是本來作投資、私募的朋友都開始説:我們也來作個藝術基金吧!許多原本要投資于房地産、股票的資本忽然發現又有了去處,於是大批原本作證券金融私募的人也都表示要開始操作藝術基金,他們宣稱將引進各種指數、市場分析模組、漲跌區間等量化標準來操作藝術基金。一時藝術品仿佛全都金融化了。
藝術基金有投資性的、有融資性的;有銀行發的、有信託發的、有以私募股權形式來作的,當然是種金融理財産品。但是,別忘了,藝術基金的投資標的可是藝術品。最終能讓藝術基金獲利的關鍵因素,不是金融能力與知識,而是真正能判斷藝術品價格漲跌的能力。因為國內目前藝術基金的投資期限多為兩至三年而已,基金操盤者不但要能判斷藝術品未來的漲跌,甚至得分辨出一件作品在短期間是否有上漲的潛力。這種判斷能力,除了得具備美術史知識,對藝術品的美學價值有獨立判斷外,更有能發現藝術品潛在價值的能力,這潛在的藝術價值就是價格的未來性。基金只有能掌握未來性才能獲利。
光是這樣還不夠,還得人面廣,人脈多,一得有多方得知市場消息面的能力,二要有掌握作品來源與去處的關係。也就是説,要有渠道能找到好作品,這好作品的價格還得相對地低,買入時間得對,才有好的獲利。如果只會在拍賣會上找作品,光買方佣金就得花至少百分之十以上,會大大侵蝕收益率。買還簡單,更關鍵的是還得賣出去,賣的價格得對、時間得對,也就是得賣個好價錢。時間得對的意思是因為每支藝術基金都有嚴格投資時限的要求,從兩年到五年不等,所以每件藝術品的銷售以及最後基金整體的退出,都得踩對時間的點。這要踩對時間的點,要十分嫺熟市場的生態,能掌握隨時起伏的市場動態。總之,這需要有能估值的能力。
當然還必須具備能辯偽的能力。因為基金投資,如果一買到假的,立刻血本無歸了,還談什麼收益率。所以能否判斷真偽更是基金操盤者的關鍵能力。
但判斷真偽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拿著放大鏡對著畫看啊看啊就叫辯偽,判斷一幅畫的真假有很多其他的脈絡,例如是否流傳有緒、來源清晰?但這判斷來源的能力也得有充分的藝術收藏史的相關知識。
所以要具備這些操盤能力,至少需要七到十年以上的行業經驗,而且曾有在藝市場進出的買手經驗。如果不具備以上這些條件與能力,只是想橫向移植金融的分析模組來作藝術基金,無異癡人説夢,只是拿投資人的錢開玩笑。
所以,我一直認為,藝術基金絕對是中國藝術品金融化的重要角色,對藝術市場未來的良性發展影響甚深。但如果一群不懂的人,帶著大量的資金進來,只是攪渾了這池水,反而是藝術市場未來極大的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