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人大代表許江:呼喚建立國家藝術基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8 09:10:37 | 文章來源: 《今日早報》

“簡單地與市場接軌,造成媚俗;簡單地聽從政府和獎項指揮,這是媚官,今天,這樣的作品是否太多?而真正有創造力、有衝擊力、有生活積累的,能夠引領我們仰望星空的作品太少,這值得警惕和關注。”

中國美院院長、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是連任的全國人大代表,昨天,他在浙江代表團開放日上,抑揚頓挫、充滿激情地呼喚社會尊重仰望星空者。

我們太急了,以為有了設施、産業、獎項,就會有好作品。

許江認為,今天當務之急是要優化文藝創作上的氛圍和空間,激發其根源上的創造活力。

2004年,浙江美院與杭州市政府共同提出打造“動漫之都”,到今天産量已經不成問題,但是真正優秀的作品,那些能夠在國際上有影響、真正流傳下去的作品在哪?

“我們太急了,以為有了設施,有了産業,有了獎項,就有好作品,其實不然。文化要實施創新驅動,但是,文化創新不在量,在於質,在於思想的創新、內涵的創新、品質的創新。”

要給藝術創造以時間,要給藝術創造以真正的理解和支援。藝術家中,有的是走向市場的,有的則是仰望星空的。那些以創造為使命,立足個性、張揚創意、甘守寂寞的藝術家,我們稱之為“仰望星空”。這類藝術家往往在民間,在底層,如何支援他們,值得重視。

管得太多了,今天很多作品,給人以“官文化”的感覺。

許江認為,文化改革,首先在於改變政府職能,要真正讓政府與藝術團管辦分離,政事分開。

“政府管得太多,總是不放心,總要把錢抓在自己手上,結果一提抓文化,就首先抓那些看得見的東西,蓋房子,建場館,然後是立獎項,增添文化設施等,這些雖然都是重要的,但是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讓今天的很多作品給人以‘官文化’的感覺。”

這幾年的文化改革,給我們這樣的印象:把原來的院團趕出去,又新建了許多院團、文化機構,這些院團經過幾年的體制改革下來,讓文藝工作者平添後顧之憂,其投入方式一點沒有改變,照樣以企業投資的方式投放。

許江認為,政府應該目光遠大些,建立國家藝術基金體系,按文化規律辦文化,讓第三方學術團體、專家委員會來運作。如今,建立國家藝術基金體系該到了真正謀劃的時候,它是一個複雜的體系,但是它也被國際上證明是一個好辦法。

許江比喻道,它就像“少年派”裏面相伴過海的那只虎,如果沒有虎的相伴,真正致命的危險就是孤寂和絕望,沒有合理的基金體系,文化生産哪有大發展?創造活力難以持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