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兩會上的美術家聲音(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1 10:01:5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

蘇士澍:中國人當學好中國字

今年參加兩會,讓蘇士澍備感欣慰的是,經過他和眾多委員、代表的多次呼籲,書法終於在2012年秋季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

“我們的孩子現在從小吃麵包、麥當勞,接受的是雙語教育,生活、學習已經全盤西化了。但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在如何加強漢字書寫教育的力度上很不夠。看動漫的時間讓孩子學學漢字不好嗎?”蘇士澍在在接受《美術文化週刊》專訪時説。

作為一名連任3屆的政協委員,他一直在為中小學書法教育事業而奔走。這次,蘇士澍把提案的重點放在怎麼落實和實施“中小學書法進課堂”上。他對記者滔滔不絕地説起具體的建議。

“現在電腦的普及對於漢字學習形成了很大的衝擊。漢字是華夏五千年的根,我們永遠不能把漢字丟掉。要是到了提筆不會寫字的地步,就是很可怕的事了。西方發達國家認為中國只是在輸出産品,而沒有輸出文化。這種評價應該足夠引起我們重視和警醒了。”蘇士澍認為一定要把學漢字、寫漢字提到國家文化戰略的層面去認識這個問題,“‘文化自尊、文化自信’不能束之高閣,應該體現在學好漢字上。”

去年,蘇士澍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委託,編寫了一套中小學書法的課本,目前已在幾個省開始試用。此外,他還調研了常州博物館、鎮江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打算從今年暑假開始,讓孩子的書法教育走進博物館。但現在也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師資,二是解決學生從學校到博物館的車輛。

2011年,蘇士澍還提出了在中小學開學前設立“書法周”的想法。學生放完寒暑假回來,在一週的時間內通過寫字可以“收心”,促使其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蘇士澍認為不能把漢字、書法的學習神化,要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為此,他專門寫了一本《漢字365》,列出365個常用字的各種書體,這樣每天只需一分鐘學習漢字,就可以積少成多,掌握常用漢字和書法的奧秘。

“老祖宗留下的豐厚文化遺産都在漢字裏面,我們應該好好挖掘其中的涵義。”蘇士澍注意到,長期以來,中國的漢字教學都是通過拼音來實現的,但漢字恰恰是形音義結合的産物,我們對此一直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有條件的話,我還設想倣造迪斯尼樂園去建造一個漢字文化園,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體味學習漢字的樂趣。這是一個事業,也是一個産業,為我們的子孫後代造福。”蘇士澍的這個暢想頗有新意。

北京金臺藝術館館長

袁熙坤: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文藝批評

去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袁熙坤因按多年養成的老習慣用毛筆做記錄而一舉躥紅于網路,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毛筆哥”。今年,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毛筆哥”又攜其毛筆而來,與他一貫對環保的關注相應,其提案仍是圍繞著環保展開。

對於“毛筆哥”的稱呼,袁熙坤頗為認同:“‘毛筆哥’之名説到了我的心窩。詩為魂,書為骨,中國畫姓‘中’,再好的基本功,必須在宣紙上才能立得住,因之毛筆于我功不可沒。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毛筆不離‘毛筆哥’,走到哪都可以毫端妙用。”剛剛走出會場的袁熙坤掏出隨身帶的毛筆,“‘毛筆哥’怎麼能離得開毛筆吶!”

作為一位藝術名人,袁熙坤聊起時下流行的“名人字畫”,頗為風趣地説:“‘甘蔗不能兩頭甜’,要給從事藝術行當的人、為藝術付出勞動的人、那些畫了一輩子畫的書畫家留一點空間。比如岳飛,他是以精忠報國、抗擊金軍為主項,不是把他的字畫拿去和藝術家比。職業分工很重要,要先做好自己的專項。”

當然袁熙坤也不是一味地反對名人字畫,他認為當作個人愛好與自我修養去寫字練畫,是應該得以提倡的,這也是當前藝術普及的一種表現。他貶斥的是沒有書畫根基,依靠其特殊身份而走進市場的“名人字畫”。“不是説你做了官,你的作品就可以變成名人字畫,‘名’要等到被未來的歷史鑒定之後,不是在今生今世就可以兌現的,不能‘現蒸熱賣’。像毛澤東、陳毅等先輩的書法作品,受到歷史的認可也是自然的規律。天才是存在的,但都是特例。如果出現了奇跡,出現了不需要基本功的天才,在市場中受到不匹配的推崇,那就是反自然,自然而然才是藝術養成的大智慧。”

對於現在藝術市場的價值取向與藝術評判,袁熙坤一針見血地説:“現在娛樂性、藝術性和藝術的教育性含糊不清,不能拿市場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教育又要用藝術的手段來承載著希望,比如説書法,它一定要承載著真善美。不能輕易地讓藝術的未來走向市場化或娛樂性!”

以受市場熱捧為標準來衡量藝術的現象,以娛樂取代藝術的根源,根源在於藝術評價標準的缺失。究其原因,“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文藝批評。以前南有蔣孔陽,北有宗白華,還有王朝聞等一批美學家,這麼多偉大的理論家,才解釋了藝術的標準,如同別林斯基説的‘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袁熙坤説。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