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彭德:每年幾十萬 藝考發燒到何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6 19:02:2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中國每年幾十萬人參加藝考,反常和荒誕。這個問題如果要追查,首先要查傳媒。媒體的風雲人物不是搞花架子的政客和富豪,就是浮在面上的影星、歌星、舞星、球星以及畫壇被標榜為大師的名流。他們成了無數學子的榜樣。榜樣的力量同鬼神的力量一樣巨大,尤其是那些不讀書的名流,成為眾多文化課成績差的學生的偶像,也是眾多家長謀求子女出人頭地的另類樣板。不必過分責備當今的學生不愛讀書,也不必盲目抨擊教師不賣力地教書,甚至不必一味指控教育管理者是尸位素餐的廢物。需要追問的是:為什麼學生不愛學?為什麼老師不賣力教?為什麼管理者會變成廢物?這三個問題解決了,中國的藝考就不會熱得反常。

中國教育推行的是頭足顛倒的教學模式,幾十年不讓變或萬變不離其宗。那些過期的無聊的教材,能引起任何智力健全的學生的興趣嗎?那些陳腐不堪的説教,不要説指向未來,即便同現實都沒有多大關係。它們如同廢電池和破氣球一樣,再怎麼吹再怎麼捧都是白搭。這是大批學生文化課糟糕的根本原因。他們參加藝考,不過是在挑選一條捷徑,成全父母和他們自己的大學夢。其實美院同其他大學一樣,也不是根據現實和未來引導學生,而是沿襲過時的死路,讓一批批學生鑽牛角尖,致使學生畢業後不得不改行。中國的八大美院和數以百計的二級美院,每年招生上十萬人。這相當於中國專業美術人士的總和,可是每個美術單位的員工都是人滿為患,因而學生畢業大抵等於失業。眾多成績突出的畢業生,去美院周邊的培訓班代課,指教文化課差的高中生報考美院,讓他們埋頭畫百年不變的素描人像和水粉靜物,造成雙重的磨盤式自迴圈。藝考的利益方,成了美術教學自迴圈的因和果,同中國房産在銀行、房産商和炒房者之間迴圈類似。這種情形又加劇了中國美術的因襲習氣:不是炒祖宗的剩飯,就是販歐美的舊貨。

外界常常盯著美術界的天價作品,推斷美院教師都是富人,其實大部分美院教師的作品沒有市場,只能靠薪水維持生計。《紐約時報》2012年4月3日報道過一項調查:全球28個國家教師的收入,中國位居榜單的倒數第三,平均月薪僅為720美元,同北京職工平均工資相近。據調查排名,加拿大第一。該國剛入行的大學教師平均月薪為7196美元,接近中國教師收入的10倍。比中國國力弱小的印度,教師的平均月薪6070美元,是中國教師的8倍。建國以來,特別是文革前後,堅持不懈地整肅教師隊伍,無所不用其極,整到而今還沒有終結。以前是極左路線在政治上整,而今是網路殺手在聲譽上整,政策在經濟上整。中國教師不允許從事第二職業,微薄的工資很難維持有尊嚴的生活。一提給教師加工資,立馬出現反對的聲音。指望奴僕式的教師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全心全意地從事藝術教育,邏輯上不成立。教師不是授課機器,機器也要加油。

中國的美院,經費緊張得隨時可能斷糧,如果上面不放權又不資助,遲早會破産,因而每年招生,成了美院創收的必由之路。八大美院每年的考生,平均各有幾萬人,報名費將近一千萬。這筆收入固然能暫時緩解美院的資金缺口,但卻造成了考試的粗糙。每位閱卷人要給上千份考卷評分,評判只會流於草率。

藝考熱經過多年的發酵,已經變成了併發的禽流感似的熱病。不要以為它只是藝術院校的職業病,病根卻能帶出各種社會問題。有兩個方案能讓藝考降溫:一是按現行的應試教育模式,大規模壓縮美術院校。一是按照素質教育的思路,擴大招生規模,來者不拒,統收不考,事先申明不承擔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義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