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美術藝考各專業冷熱不均 中國畫專業受冷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2 09:56:17 | 文章來源: 上海青年報

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全國美術藝考又將全面拉開序幕。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今年藝考人氣爆棚,很多美術專業出現了罕見的幾百人取一人的盛況。

但就是在這一片繁榮之中,傳統的中國畫專業卻繼續遭受冷落。“因為考生少,中國畫專業往往是眾專業中分數較低的,所以這也就成了想混一張文憑的考生的理想去處。可是他們中有的人連毛筆都不會拿。”美術評論家、上大美院教授湯哲明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國畫專業受冷落,是因為近年國畫專業畢業生出路堪憂,而造成這一切的是國畫教育體制欠缺。

國畫之困:

很多考生連毛筆都不會拿

中國美院藝考2月22日正式啟動。今年是這家著名美院藝考人氣最旺的一次,報考人數比往年增長了50%,唯獨中國畫專業處境尷尬。

據介紹,此次中國美院國畫專業計劃招生5人,按照常規起碼應該有30人進入復試,但最後的考生連這個數目也沒有達到。而且在此前的初試階段還出現了尷尬一幕:有的考生竟連毛筆也不會拿,更不要説使用毛筆去畫山水靜物了。

國畫藝考的尷尬,中國最著名的八大美院幾乎都嘗過滋味了。要確保中國畫專業不至於因沒有生源而取消,就必須降低招生門檻,面對連毛筆都拿不好的這些考生,很多美院不得不放棄國畫的白描考試,轉而參看他們的素描、色彩等西方畫法的成績——這些孩子往往運用水彩筆遠比毛筆要自如。

這樣的做法引發了很多專家的憂慮。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陽就將降低門檻之舉,稱為國畫專業的“投降”行為,“我認為不能光看人數比例,人數不是本質上的問題,關鍵在於學生是否真心喜歡中國畫,想學中國畫。打破中國畫基本功測試的約束,報考人數雖然多了,但品質未必高。”

湯哲明教授則告訴本報記者,現在國畫專業裏不會拿毛筆的學生很多,而且有的人講明報考分數較低的國畫專業,就是為了“混一張文憑”,所以大學四年他們也未必能學得了多少東西,當初學校將他們招進來也不過是為了湊滿人數。

教育之惑:

“國畫畢業生基本沒法直接用”

有一家美院,國畫專業招錄比例是1:10,而設計類專業的招錄比例卻高達1:117。這反映了在“實用美術”一家獨大的今天,“純藝術”專業的尷尬處境。事實上,國畫專業遇冷與近年國畫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有直接關係。湯哲明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國畫專業畢業生要麼是去當老師,要麼是到出版社工作,還有一些會去拍賣行。這使得很多潛在考生轉投其他“錢途光明”的藝術專業。

曾有一位藝術品拍賣行的老總向本報記者抱怨,他們因為業務發展,過去招過幾名國畫畢業生來當字畫鑒定師,“但是有的學生竟然對國畫沒有多少概念,連流派也説不完整,這又怎能鑒定真偽呢?而且我們沒有重新培養他們的義務。”

湯哲明也對本報記者坦言,現在的國畫專業畢業生基本沒法直接用,除非他們在藝術市場中摸爬滾打幾年。“平心而論,隨著國畫藝術轉熱,社會對國畫專業畢業生的需要量還是很大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畢業生根本達不到社會的要求。所以國畫畢業生就業很難。”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湯哲明覺得根子還是在國畫教育。“美術學院這種形式本來就是西方的産物。我們照搬了這種美術教育形式,卻沒有想明白究竟應該如何在美院中教授歷史悠久的中國畫。”

湯哲明告訴本報記者,“現在美院國畫專業基本教的是文人畫,但這並不是中國畫的主流。等於説開頭的方向就定錯了,後面再怎麼改革都是有偏差的。這使得國畫教育變成了‘夾生飯’。”

但是,要改變這種局面並非易事。“宋代就有皇家畫院專門培養國畫家。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中國畫教育的體系。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們永遠只能培養出‘沒法直接用’的畢業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