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林:評説“冷軍油畫收租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06 16:10:26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批評家王林

1965年四川美院師生和大邑劉文彩地主莊園博物館藝術家及民間藝人共同創作的泥塑《收租院》,是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一件非常特殊的作品。特殊之處有三:其一,它是當代中國美術史評論最多、爭議最大的作品。本人曾收集相關評論數百篇,擇要編輯成上下兩卷《收租院論爭》。其二,它是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仿製、挪用、戲擬最多的作品。據本人所知,就有蔡國強、徐光福、李佔洋等人,這不,再加上冷軍,還不説當年《收租院》作為階級教育教材在各地的倣造與演繹。其三,它是當代中國美術史上凝聚政治意識形態最濃、歷史真假問題最多的作品。劉文彩作為地主的個人善惡涉及對地主階級的歷史評價,乃是中國歷史書寫的大問題。

收租院的特殊性還在於,其創作的逼真性傾向與同時代在歐美發生的超級寫實主義藝術之間所具有的類同性。當然,其區別也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前者帶有煽動性的情緒狂熱和後者充滿城市感的情感冷峻。也正因為如此,《收租院》成為中國藝術史乃至世界藝術史上最值得關注的作品之一。為了評説方便,我姑且把四川美院再創作的作品稱為“川美玻璃鋼收租院”,再翻制的作品稱為“川美鑄銅收租院”。以此類推,以人名來稱呼其他個人創作,比如蔡國強行為收租院、徐光福雕塑收租院、李佔洋雕塑收租院、冷軍油畫收租院等等。

冷軍畫大邑泥塑收租院的衝動,來自於鳳凰衛視節目對劉文彩莊園歷史假像的揭露,同時和他以歷史雕像為模特進行寫生創作的興趣有關。在得知大邑泥塑收租院尚存的消息之後,冷軍立即趕往四川成都,從2012年3月23日至7月2日在大邑劉文彩莊園整整呆了三個月。因為展覽白天要開放,他只能在每天六點鐘以後,架燈照明在現場進行寫生般的創作。這幅長1384cm寬47cm的油畫,全景再現了“大邑泥塑收租院”的所有內容。

此可謂天道酬勤。正是通宵達旦的辛勤勞動使之成為冷軍創作的一個突破。因為是夜間燈光照明的緣故,泥塑三維性減弱而質料感突出,整個雕塑場景和一組組人物從黑暗中浮出,給人以完全不同的現場感受。冷軍的創作方法不是精雕細刻,而是寫生直書。這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再現還原的慣性,更多地打上了個人現場描繪的感受性。畫面中那種讓人脊背發涼,冷嗖嗖的感覺,顯然和作者孤身一人置身現場有關。由此,冷軍作品原有的理性、客觀的精微刻畫,置入了一種冷漠審視的情感性,使得筆下人物造型原有的狂熱情緒因冷漠化描繪而産生距離感和歷時性,其情感傾向與超級寫實主義藝術更為接近。

因為是面對泥塑寫生而不是放大照片作畫,“冷軍油畫收租院”具有特別而深入的物性與物感。黑色暈染背景下的土黃色人物,讓人恍若隔世,如同在一個封閉的舞臺上亮相定格的造型。泥塑的質感與肌理因強光照射顯得特別突出,奪人眼球。而冷軍所要表達的歷史含義,正是在他對物料描繪的精準把握中被充分揭示出來。這種從舞臺到表演、從儀式到作態的揭示性描繪,通過不無現場感的物性呈現自然通向隱喻。其潛在的針對性甚至讓冷軍産生了一種害怕在公開場合展出的念頭。藝術家也許只能在挑戰自我的矛盾中才能觸摸到歷史真實的深度,並通過作品自呈現與自定義的過程才能使之彰顯與澄明。

2012年11月1日

重慶黃桷坪桃花山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