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冷軍:刀鋒上的舞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7 13:08:20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藝術家冷軍

藝術家冷軍

人們在提起冷軍時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超寫實,其實除了超寫實之外他還有過很多的嘗試,他最早接觸的畫種是國畫,在大學畢業之後剛好趕上“85新潮藝術”,那一時期像中國的大多數藝術家一樣,他創作了大批具有批判性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之後轉向人物創作、近年來的“竹子”系列,直至這次展出的“現場”系列作品,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冷軍是一個非常豐富的藝術家,只是他的超級寫實作品把他其他的嘗試和創造給掩蓋掉了。

2012年10月27日,冷軍在北京舉辦了他的最新個展“限制-自由”,也是他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個展覽,對於這次展覽他非常的期待也很重視,本想全面的展示自己的作品,但由於“九十年代早期創作的作品大多已經不在手上,要集中起來做展覽很難”所以就集中展示了最新創作的“現場”系列,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冷軍的心裏“更喜歡‘現場’這一類的作品,因為它很繪畫,它的畫意非常濃。”

繪畫性是一種新的追求

在以往的印象當中,冷軍總是以超寫實示人,其實長時間創作一種體裁讓他感到非常疲憊,同時也陷入了一種僵局,對創作沒有新鮮感漸漸地失去興趣:“在整個九十年代我一直是畫超寫實的,實際上超寫實就是一種重復勞動,很容易疲憊,藝術家首先要能夠感受對象,然後再表達對象,一種題材重復多了,感受力會下降、遲鈍,我也不例外,我畫超寫實實際上沒有按照某一種方法來進行繪製,純粹就是按照繪畫的感覺,大筆觸,越畫越深入,最後就畫成了很寫實的狀態,自然而然的就畫成了那個樣子,但是再往下就發現越畫越笨,感覺遲鈍了,原來就是這樣打稿子,後來發現要用尺去量,再後來恨不得拿一個九宮格去弄,最後勾好了一點點地填,我很警惕這個事情。”於是他就開始創作“現場”繪畫,這讓冷軍重新找到了創作的樂趣,同時也調節了他的超寫實創作。

“一定要自我調節,怎麼調節呢?現在畫一段時間的超寫實,疲憊了,就畫一點現場,然後再畫超寫實,這樣創作始終保持在興奮狀態,就是保持感覺的新鮮,這個很重要,這也在側面説明瞭為什麼繪畫絕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如果是技術會越畫越好,對我來説最重要的是調節自己,保持新鮮感。”

這批作品,他非常的珍視幾乎沒有賣過,至於其中的原因,除了感情的投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繪畫性”,這也是冷軍所強調的趣味:“我很迷戀的就是裏邊的繪畫性,在創作的時候,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是一天的時間,將極其複雜的一個場景,以極其準確的造型、色彩還有極其有趣味的筆韻將它表現出來,這種畫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極致,我的極至不只表現在畫得極端的細、像這個上面,也有其他元素的極端。我超寫實賣了很多,現場作品到目前為止大概有四張流落在外,而且原來賣出去一張我又自己把它買回來了。”

冷軍非常珍視繪畫的畫意,在前不久中國美術館做了一個“最繪畫”展覽,那個展覽也是在考慮什麼是繪畫最重要的,最終提出了一個點就是“繪畫性”,這在某些方面也反映出“繪畫性”在目前的油畫創作中是一個急需面對的問題。

沒有意識的極端是與生俱來的

冷軍在創作的時候愛追求極端,外界的很多人都這樣認為,事實真是這樣嗎?有人説他為了創作超寫實將自己關在沒有樓梯的房間裏,飯菜要通過繩子運送,其實生活中的冷軍並不極端,對於他來説極端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我原來覺得我很極端,後來我慢慢發現我不極端,很自然的流露,我要是極端肯定創作不出這種作品,所以外邊很多誤解,一切的一切全是誤解。”很多人對於他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畫的表面,而沒有具體深入地對超寫實這樣一種繪畫技法去了解,所以是“理解不同”。

冷軍沒有往極端上走,至少在意識上沒有:“我就是跟著感覺走,感覺到位了就到了那種效果,如果你沒有那個感覺,怎麼創作?要往照片上靠,或者往哪一個畫家上靠,或者往自己原來畫的畫上靠,那都不行。”

其實在八十年代,冷軍大學畢業以後基本上就沒有畫什麼寫實的,那時候剛好趕上“85美術新潮”,就創作表現、抽象性質的作品,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毀了,只有一些小畫還留在他的手裏面,真正讓他走上超寫實道路的是1987年的中南藝術節,那時候武漢畫院院長非常看好冷軍,就選他當評委,那時的他才二十幾歲,評委必須要拿一件畫參展,作品必須是寫實的,之前沒有創作過寫實的冷軍就嘗試著畫了一幅,“覺得畫得蠻好,第二天我擺了一組,居然畫了兩天,跟第一張一比那個效果明顯的不一樣,就是各方面深入很多,第三張畫了一個禮拜,第四張真的就是半個月,第五張大概就是二十多天,”他的超寫實道路就這樣開始,至於為什麼能畫的那麼寫實他”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那段時間就幾張畫,一張跟一張不一樣,就到了那個位置。”

真正讓大家認識他是從1991年之後,那時候他加入了武漢畫院,真正開始超寫實的創作並開始頻頻獲獎,在經歷這麼多年之後冷軍漸漸地意識到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藝術最重要的:“一個是審美的趣味,然後就是造型、色彩這些東西,其實是繪畫的一些基本元素,而且這些基本元素在一個畫面上能夠完美的呈現,能夠非常完美的呈現,能夠非常非常完美的呈現,是我一直追求的也是我的價值所在。”正是這些清晰的認識支撐著他一直前行。

超級寫實是視覺藝術,不是鏡頭的藝術

巨大的成功往往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冷軍也不例外,對於他的超寫實有人認為是借助高科技創作的,還有人質疑他的意義,在照相技術這麼發達的今天,創作這樣的作品還有什麼意義?無論畫得怎樣寫實會有照片寫實嗎?面對這樣的問題冷軍也困惑過但他清楚自己的意義和優勢在哪。“在從事創作這麼多年的時間裏,很多人都在説這個事情,我們照相機已經非常發達了,我們這麼精細的,這麼多萬像素還搞這個有沒有意義,我覺得我的意義恰好就在這裡,其實我們是視覺藝術,不是鏡頭的藝術,鏡頭跟視覺是完全兩回事情。”

冷軍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人的臉色不好,我眼睛看得出來,鏡頭就不一定能看得出來,在比較的時候關鍵的是有沒有深入地去研究視覺,想當然的覺得照相機照得真像,那種像只是一個粗略的,很淺層面的一種認識,真正進入視覺之後會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你要用你的視覺將一個物象完完全全的搬到一個畫面上,而且要有畫意,這個很有難度,所以超寫實是在刀鋒上的舞蹈,‘刀鋒上的舞蹈’、‘巔峰上的舞蹈’稍不留神就是萬丈深淵,什麼意思呢?就是這樣畫有一點點不對勁就是行貨、商品化,就是一個低級趣味的東西,在這方面怎麼用藝術的方式糾正行氣,那個難度就大了。”

藝術關乎人的道德

無論難度怎樣的大,冷軍從來沒有停止他的探索,近年來創作上的變化就是很好的證明,他既有批判性的作品又有表現人物很純粹的作品,他還畫竹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他看來現在的藝術太過煩躁和浮華,失去了藝術本身應該有的美,現在的藝術很多時候是一種去智化、醜化的藝術,所以他才強調古典性、傳統“在我看來繪畫一旦脫離了傳統、脫離審美很快就會因為其鋒芒畢露或亡、或走入結束,因此,這個時期我也視為一個自己回歸油畫再現的時期。將畫面上與繪畫無關的東西一概清除,而無需為某種其他的東西所左右或利用,繪畫至上審美至上。其次是傳統和審美遠離我們太久,我們已經很不健康了。”

冷軍想用自己的行為喚起一種古典理想,這在中國目前的環境裏面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這或許與他的藝術理想有關,也與他對藝術的理解有關:“每個階段我對藝術作用的理解不同,曾經認為藝術應該是一個實驗室,它是開拓人類生存方式的一種實驗,我不知道人類往哪個方向走,哪個方向發展?我只是喜歡畫畫,後來漸漸地意識到藝術審美關乎人的道德,藝術和道德有很大的關係,和倫理有很大的關係,在文化逐漸喪失前沿性、先鋒性的當下,真實存在的文化現象將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文明成果解決當下的一些實際問題。針對當下人類的一些瘋狂舉動,提出問題,而目前的現狀是中國傳統國學被現代人不斷地提及並運用甚至弄成了一種新的時尚,沽名釣譽的行為也比比皆是。今天就是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中游刃有餘,各得其所!純粹意義上的文化藝術只發生在古代!”這個東西很需要警惕。

東方的藝術家是靠學養來支撐的

在經歷過這麼多的題材和風格之後,冷軍的藝術越發顯得渾厚,散發出一種氣息,這種氣息關乎修養,關乎文化,但也讓人不禁想問他的脈絡在哪?貫穿他藝術始終的線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他認為:“中國藝術家與西方的藝術家不同,西方藝術是一個線性的發展,從某一點開始,去研究、表達,你可以看出發展的整個過程,東方的藝術家是靠學養來支撐的,與你的學問、修養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傳統文化的教育。西方藝術家沒有這個,他們的一生很嚴肅的按照一種軌跡、一種邏輯關係做出一個最終的結果,這與西方的科學很相象,作為我來説,我畫國畫,超寫實,又有寫生場景,又有竹子,這些實際上都是一種修養的體現,中國的藝術家很多可以冠以學者型,比如中國傳統的國畫大師,都有很深厚的文人修養,西方沒有這個東西,西方是知識分子的關係,所以我的藝術好像沒有一個邏輯關係,其實內在流露出的是一種東方的文化情結。”

他是一個很隨性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很理性的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就如同“限制與自由”,在一定的規則之內表達出無限的可能,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但冷軍不僅做到了,還有所突破和發展。“我沒有終極目標,就是跟著感覺走畫成這個樣子,未來我真的不知道。”這是冷軍經常説的一句話,對於他來説超寫實是上天賜給他的一份禮物他倍加珍惜,現在的他眼鏡近視七八百度,並且還有一種不知名的病,他在創作的時候眼前總是有一塊白色塊狀物在間歇性的漂浮,他只能在這塊白色物體從他眼前一開的短暫時間內去捕捉對象的形和色,能夠畫畫就是他最大的樂趣,他説自己會一直堅持創作,直到看不見的那一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