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徐冰談CAFAM未來展:一種藝術方式 一種生活方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2 10:15:10 | 文章來源: 《三聯生活週刊》

徐冰

記者:這樣説來,你們確實有“主流”與“非主流”的這樣一個判斷?

徐冰:對。“亞”有點邊緣的意思,或者説,是一種非主流的、生長中的,還沒有被重視的。它跟主流文化或者説成熟文化各司其能,是相生相剋這麼一種關係。

記者:這種非主流,主要是指商業的、藝術市場的,還是學術上的?

徐冰:都有吧。其實文化、藝術在哪塊兒都有一個成熟文化、主流文化,另外有一部分肯定就屬於“亞文化”範疇。

記者:那麼,你認為當代藝術現在的主流面貌是什麼?

徐冰:這個在中國和在中國之外不太一樣。比如説在全球,現代藝術差不多是指1989年以前的藝術,以後的藝術則被認為是當代藝術——當然有各種不同看法,但從1989年開始,國際和中國確實都在社會政治結構上有很大的改變,這以後的藝術有比較明顯的體貌特徵。但在中國有點兒混在一起,當代藝術、現代藝術都是混著説的,比如市面上一般認為,現代藝術是指那些在商業上顯示出成功的藝術,有點兒這種概念。其實當代藝術這個領域並沒有什麼標誌,因為它本來就在生長中,或者説在自我否定之中滾動,而商業上的成功提供了一個“量”的數據,是容易界定的,因為沒有任何第二個清晰指數來確認這個東西的當代價值。這有點無奈。

記者:相對於剛才所説的主流,你從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裏看到什麼新的可能性嗎,或者説中國當代藝術的某種趨勢?

徐冰:藝術的趨勢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有關係的。我們從展覽中總結出來的那六個現象修辭,蔓生長、自媒體、微抵抗、宅空間、淺生活、未知數,多少就有這種趨勢的分析在裏面。有些東西它會滋生出來,成為將來藝術的一種成分,那是肯定的。至於你説他們會有什麼風格,風格本身並不重要。我們做這個展覽最想看到的就是具有原創力的一些作品的出現,或者説是我們過去沒有見過的一種藝術方式,哪怕説不成熟,或者帶有幼稚性,可是它裏面一定有一種東西是帶有種子的性質,屬於未來的。但是,我們在梳理這些年輕人的作品時感覺,有一些這樣的東西,但並不像我預期的那麼多。有些作品,你可以看到他們有一種好的傾向,但是還沒有生長出來,或者藝術家自己可能也沒有意識到在他的作品裏頭有一些東西是有生長性的。

記者:比如説?

徐冰:比如説張文超的作品。他是我的研究生,我比較了解。他是美院附中畢業的,考了美院本科,然後又在美院上研究生,身上帶有很強的學院基因,但是他這次的創作提示出一種新的形象語言,就是有和我們過去的繪畫表達不同的東西。他有一組作品叫《未知的旅程》,用一種圖像化的語言來講自己的生活旅程,比如他畫超市,用非常具體、有效的視覺語言來表述,包括超市的那種裝修材料的感覺。他要説的事可能用現有的語言是説不清楚的,這時候新的藝術語言就有可能出現。他將影像、遊戲的元素與很好的油畫語匯混用在一起,擴展了我們的視覺感受。藝術家在藝術語言上哪怕只有一點點推進,也是不容易的。

記者:你覺得現在的主流有沒有可能被這種“亞現象”所替代?

徐冰:對亞文化有研究的人都了解,它與主流文化可以形成轉換和變異的關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兒,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如果你要成為和那些大腕一樣重要的藝術家,需要做的不是模倣他們的樣式和渠道,而應該琢磨他們是怎麼用藝術和他們的時代發生關係的。這是一種“技術”,這技術是有高低區分的,而風格和流派之間是沒法評出高下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