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徐冰:傳統語言很不適應今天的溝通方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1 11:38:47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對話徐冰

“地書”只是向人們提示我意識到的未來可能性

“地書”這個名字相對於“天書”,它是由從現實生活中蒐集來的標識符號寫成。徐冰工作室不創造任何的符號,他們的工作就是收集、比較、整理、歸類,找出這類標識最能夠代表核心資訊的部分

B=《外灘畫報》

X=徐冰

B:“天書”、“新英文書法”和“地書”之間有什麼關係?

X:其實“天書”是別人給的題目。“地書”這個名字是相對於“天書”的,因為它是從現實生活中蒐集來的標識符號寫成的。我們不創造任何符號,我們的工作就是收集、比較、整理、歸類,找出這類標識最能夠代表核心資訊的部分。“天書”和“地書”很不同,但有共同之處。它們對不同地域、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的人都是平等的。“新英文書法”有點介乎兩者之間的意思,表達了尋求溝通的理想。“新英文書法”是一種實驗,企圖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書寫體系壓在一起。但這種壓是生硬的,就像包辦婚姻,把兩個不合適的捏在一塊兒,最終出現了一種表裏不一的文字。

結合展覽空間,徐冰設計了一家“概念店”,陳列並出售用各種符號做成的日用品。徐冰希望借此讓人們意識到日常生活與符號之間的關係

B:你提到過,聯合國曾向全世界發佈過幾次統一的標識。而作為藝術家,從事有關標識的工作,意義何在?

X:我不太考慮藝術家應該做什麼,或者是不是做出了一件好的藝術作品,而是要求自己的工作與藝術系統有一定的距離。好的藝術是有創造力的,創造力是從系統外帶來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的工作有創造性,而且對人類有益處,是符合人類需要的。我想我可以通過作品,向人類提出一種獨特的看事情的角度。至於用什麼方式,選擇什麼手段,其實都是圍繞敘述這個事情的需要來選擇的。因為我的藝術家身份,別人要把這套東西拿到畫廊來展覽。可實際上,它是一本書,它可以是個“字庫”,是傳播領域或標識設計領域的工作。或者説,這是與文字學、文學有關的工作。不管怎麼説,它是值得去做的工作。

B:網路時代符號越來越多,你這項工作到何時算告一段落?

X:網路上有很多人使用不同的符號表達感情與意見,説明傳統語言很不適應今天的溝通方式。之所以在滬申畫廊展示工作室,就是為了顯示這個項目是個沒完沒了的工作,依據的材料一直在發展。我們會繼續整理和挖掘這些符號的可能性。我不希望任何的可能性被浪費。浪費是指,由於我們工作沒有做到位,這套標識語言的表達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當它被大家普遍使用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做了。我意識到這是未來人類文字和溝通方式的一個趨向,“地書”只是向人們提示我意識到的未來可能性。我很難給你一個停止的時間。很多年以前,我們工作室的賀年卡就是用標識語言寫出來的。現在,我發現它可以表達很豐富、細膩的內容,而且很多人有興趣。

B:這套標識符號有點類似中國的象形文字。可以把“地書”稱作“新象形文字”嗎?

X:這確實是一套新的象形文字。早在1627年, 法國人JeanDouet在《致國王:為地球上所有人的全球文字建議》中就提出“中文有可能成為國際語言的模式”。在這裡,“模式”二字很重要, 它強調有可能成為國際語言的並非中文本身,而是這種以象形為識別根據的模式。

絕大多數語言文字的雛形,都始於同語音生活的小範圍人群。隨著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 發展成為一個地區説一種語言。當今的國際化趨勢使世界在縮小,成了“地球村”的概念,現有文字面臨著過去任何時代都未曾有過的挑戰。任何文字的形成都依賴於兩個系統:注音或象形。今天的“大村子”似乎正在重復文字形成之初的歷史,以象形的模式又一次開始。

據説美國在做核子試驗時,埋了很多核廢料。科學家想給一萬年後的人們留個警示資訊,本來用英文做説明。後來他們想,一萬年後人們還認識這種語言麼?最後還是選擇標識語言,標識是最可靠的。

我們這套系統中,所有的“字”都有來源和出處。“語法”部分包括人稱,也包括形容詞、語氣詞等,同樣是收集那些已被普遍認可的“表示法”。它不對位於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識,而直接對位於真實的生活和事物本身。對它的識讀能力不主要取決於讀者的教育程度,而是取決於生活實踐和閱歷,取決於介入當代生活的程度。

“概念店”中出售的源自“地書”的T恤

B:用象形文字表達時,可能比較容易敘事,在表達情感或者一些形而上的意境時,是否會面臨困難?

X:所有的文字都要經過從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目前,“地書”還處於“甲骨文”階段,也就是最初級的象形階段。但是,考察一種文字的潛力,不僅是看目前所能表達的程度,而應該注意到在未來的可能因素,以及自身攜帶的文字基因的品質和繁殖的能力。

就目前這個程度,很難表達形而上的東西。任何成熟的語言,其實都不是從一開始就能表達“形而上”的,而是使用者在長期使用之後才變得細膩。比如説“手機“,這兩個字非常簡單和符號化,但在人們印象中,這兩個字代表更豐富的內容。

我們很難想像“啞語”如何表達內容豐富、“形而上”的東西,但是聾啞人是能夠用“啞語”深入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因為他們已經熟悉此種語言,並且和手勢配合,為它增加了豐富的內容。目前,人們對於“地書”還不習慣,通過不斷地使用和互動,也同樣能讓它變得細膩和豐富起來。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