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徐冰:傳統語言很不適應今天的溝通方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1 11:38:47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4月21日,徐冰個展“地書”在滬申畫廊開幕。這一頗具野心的項目包括裝置、檔案、動畫等,基於一本有著完整故事情節的小説,敘述了“黑先生”一天的日常生活。這本書並非以傳統語言文字寫成,而是藝術家用他8 年間所收集到的遍及當代日常生活中的符號及標誌來完成。

外灘三號滬申畫廊的展廳入口處,徐冰用新書《地書》壘起了兩米高的“巴別塔”,寓意不言而喻。《地書》據稱是一部小説,值得炫耀的是,沒有使用任何一種人類文字。

符號世界

徐冰用新書《地書》壘起了兩米高的“巴別塔”

組成小説《地書》的“文字”,全部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符號及標誌。在這裡,徐冰不怕再次做出可能勞而無功的嘗試:再造巴別塔。在這個裝置的左側,沿墻是一溜玻璃櫃,展示了“地書”成書過程的檔案:資料冊裏的每一張A4紙粘貼著各方收集來的標誌,還有各種手繪符號。作者不斷地調換順序和重組,塗改以及標注的痕跡處處可見。

在被移動墻隔斷的另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裏,徐冰復原了自己的工作室。三張辦公桌上電腦、檯燈、文具一應俱全,各種符號圖集的書排成一排。墻壁上,張貼著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各種各樣的符號和標誌。桌面上,剪刀剛剛裁剪過,紙屑還留著,好像藝術家離開才一會兒。作家含糊其辭羞于展示的東西,藝術家則毫不避諱,將整個工作過程展露無遺。指著這個重造的工作室空間,徐冰笑著説:“事實上,我最初提出有關‘地書’的想法時,我工作室的人都覺得不可行。收集的工作主要是我自己做的,有一個助手幫忙做整理,後期有幾個助手和學生參與進來。我也知道這個理想有點太大了,但意義在於試著去做。”

展廳朝東的整一面墻,被兩扇窗戶所斷開,透過窗戶,外灘、黃浦江、對岸陸家嘴金融中心的全貌一覽無余。墻面上投影了一組以外灘為背景的動畫,由左側開始,洗手間門口表示男女的標識一下子動了起來,人越來越多,聚集在黃浦江邊。路人都有各自的心思,有人想著買菜,有人剛和男朋友吵架,有人想到了汽油漲價熙熙攘攘的景象有如《清明上河圖》。有趣的是,東方明珠和外灘的各種風景,乃至行色匆匆的人群,都是用符號構成的,而透過窗戶,符號所代表的真實世界就近在眼前。

結合展覽空間,徐冰還設計了一家“概念店”,陳列並出售用各種符號做成的日用品。食具、衣服、戒指、巧克力等實物都有著符號一般的簡潔造型。展覽開幕後,觀眾在這個生活和消費空間的門前排起了長隊,購買從“地書”衍生出的各種日用品。徐冰希望借此讓人們意識到日常生活與符號之間的關係。

徐冰在展廳復原了自己的工作室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