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嚴培明: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無地位可言 需要積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3 09:20:45 | 文章來源: 搜狐藝術
 

地位是積累出來的。為什麼中國的藝術家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的美術館從來沒有好好的做過,中國的畫廊也是剛興起,中國的藝術家也是最近幾年才在世界上參加展覽的,好的藝術家不是用錢去衡量的,其實知識分子是不尊重金錢的,尊重一個人的天分,一個人的地位也是如此,是由他的作...         

資訊氾濫藝術道路要有選擇

記者:通常評委對青年藝術家作品的判斷是怎麼樣的?針對作品提問?

嚴培明:看到作品以後,評委會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比如創作的理由是什麼,對他自己作品的理解是怎樣等。每個年輕的藝術家在不同的方面,有自己對於藝術不同的觀點。學生的出身成長環境會影響他們對藝術感覺,表現方法也不同。

記者:在作品篩選過程當中,會不會發現90後藝術家身上存在一些特質呢?

嚴培明:90後那些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在回顧前幾十年藝術走過的道路。

記者:中國還是世界的?

嚴培明:有一些世界性,這一代的學生資訊來源很高速高效,而且是五花八門的,我們當時的資訊來源完全是學院裏面出來的一線資訊,而現在的資訊很寬泛,通過不同方法途徑可以搜索全世界的藝術家的資訊。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封閉的社會當中,在封閉的家庭環境當中,他們唯一的窗口就是網路,在網上可以看到全世界發生的所有事情。把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壓力,老師的壓力,社會的壓力,網上得到資訊,慢慢的思考成自己想做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表達。新一代人的方法比較多一點,但是要尋找自己的道路,可能需要漫長一點,因為還是需要作選擇。對於他們最痛苦的不是學生時代,學校的環境促使他們有明確目標,讀完書拿到文憑。

但是畢業後,這種歸屬感沒有了,生活、家庭環境、社會、同學種種壓力下,面臨新的選擇,想成為一個很好的藝術家,你需要碰到很好的機會,需要自己的能量,自己的天分,還有一些自己對藝術的愛好,大部分的人在藝術道路上走到後面走幾年維持不下去,就改行了。

有這麼多美院,但並非每位畢業生都成為藝術家,藝術學院不僅僅是造就藝術家的,還可以造就很多的藝術愛好者。

地位是積累出來的。為什麼中國的藝術家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的美術館從來沒有好好的做過,中國的畫廊也是剛興起,中國的藝術家也是最近幾年才在世界上參加展覽的,好的藝術家不是用錢去衡量的,其實知識分子是不尊重金錢的,尊重一個人的天分,一個人的地位也是如此,是由他的作...          社會平衡造就藝術家

記者:現在是藝術熱還是怎麼樣?

嚴培明: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展覽、媒體報道、電視傳播都在講藝術家怎麼樣。當社會開始平衡的時候,藝術家他們也出現的比較多一點。

記者:平衡是指職業上還是社會發展到現階段,藝術家的功能性的體現?

嚴培明:在前二十年當中,中國藝術完全處於邊緣的,當時的三十年以前,上海美院招生二十個人或者十幾個人,浙江美院油畫係就招五六個人,這麼大一個國家,招五六個人,那是不平衡的。現在就開始平衡了,招的學生也多了,機會也比較多了,但是很多的學生考進去了也不一定成為大的藝術家。

記者:通過藝術改變自己的命運?

嚴培明:現在的學生可能所看到的都是一些正面的藝術家,成功的藝術家,但是在成功的藝術家後面有多少不成功的藝術家,埋沒的,有幾個成功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就像一個搞科學的人一樣,你想成為一個偉大科學家,偉大的作家,偉大的導演,沒有幾個人。但是成為偉大的導演也需要有很多小的導演被淘汰。

記者:就像金字塔一樣。

嚴培明:所有一切都像金字塔一樣的,不可能每個學生畢業以後都會成為大的導演。要看他的天分,他對這個社會的理解,他的機遇,他的才能,他的學歷,這些都要連起來的,有的人當時進去的時候才氣很厲害,畢業以後沒有東西可説了,經常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有的學生評獎了,可能有的學生沒有評獎,他也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藝術家。評獎完全是當時給學生的一種機會,也不是説評委把每個學生看的很遠,我們只是看到幾件作品,沒有對他們有太多了解,只是對這件作品感興趣,我們也沒有碰到他們的人,也沒有跟他們談過,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在想什麼?這個東西最後看學生自己怎麼演變自己。在三十年以前有很多的學生都是很優秀的,到三十年以後,有的人全部是做裝修公司,廣告公司,或者是去開餐館,或者什麼的。

誘惑太大堅持定局

記者:商業大潮在當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與處世哲學,作為精神創造者也這是時代的一員,也受到巨大誘惑,您經歷過這個時代的變遷,在這個時代下的藝術家最應保持的是什麼品格?

嚴培明:這個誘惑太大了,三十年以前的藝術家,能養活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這個誘惑,成功者是很少很少的,也沒有幾個可以成功的。像長跑賽,大家一起起步,還要看今後二十年,誰最能堅持,誰最有靈感,誰最有天分,誰最勇敢,有勇氣,而且最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好的藝術家,相信自己的東西是更優秀,不同的機會有不同的人在那裏跑步,有的人跑到一半的時候,他已經很成功了,再往下跑的時候,已經跑不動了,有的人跑到中間時候他是一般的,但是越到後面越好,也有這樣的。

地位是積累出來的。為什麼中國的藝術家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的美術館從來沒有好好的做過,中國的畫廊也是剛興起,中國的藝術家也是最近幾年才在世界上參加展覽的,好的藝術家不是用錢去衡量的,其實知識分子是不尊重金錢的,尊重一個人的天分,一個人的地位也是如此,是由他的作...          記者:您這麼多年在法國是位於世界藝術之都,現實生活給力您足夠的考驗,初期到法國也有很多的遭遇。在您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最重要的信念來自於自己的自信本身,還是説某個人影響了您?

嚴培明:作為我本人來講,我就是想成為一個藝術家,從小就是這個想法,沒有任何另外其他的想法,從來沒有做過生意,從來沒有想過發財,從來沒有想過應該做別的東西,一生陪伴我唯一的東西,我是搞藝術的。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我相信自己有這個天分。我自己也很喜歡畫畫,唯一我感到幸福的時候,就是在工作室裏面度過,生活很簡單,心情也是很平靜的,不成功,也沒有什麼。

藝術與現實不可脫離 藝術家走在社會前面

記者:我們一直討論,藝術跟現實的關係,比如説藝術曾經在文藝復興的時候,比如説在早期有祭祀的作用,後來有肖像畫等,那麼當今社會藝術的社會功能到底是什麼?

嚴培明:也是跟社會聯繫起來的,藝術家永遠是走在整個社會的前面,藝術家與社會沒有關係,有的畫家畫的是兩千多年的事情,與社會不産生任何的關係。但是好的藝術家是要與當時連起來的,不可能脫離的,不可能活在另外一個空間裏面。

記者:藝術家可能有很多的體驗,去反映現實,藝術家的作品對於現代人或者當下中國有什麼影響?

嚴培明:這個是全世界的一個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中國的問題,全世界的人活著就是為了消費。買一個小東西,很小的一個東西,第一個包裝,第二個包裝,第三個包裝,還要給你配個盒子,盒子以後還要配一個很漂亮的紙包好,然後拿一個漂亮繩子給你打一個結,再放到一個紙的盒子裏面,一個小東西有七八層包裝,現在完全是屬於消費文化。

每個冰箱用二十幾年,那個公司就會倒閉的,冰箱做成五六年,壞了以後就不能維修了,他讓你來消費。比如説過去我們小時候去買醬油,我們自己是拿瓶子去的。

藝術家解決不了現實問題。藝術家就是提出一個疑問,他對這個社會的一種看法,而不是講我要提出什麼問題。

金錢至上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無地位可言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你認為在國際上是否政治、權力的大形勢是一樣的,以英美佔有話語權?

嚴培明:西方藝術在第二次戰爭以後,所有大型的、很重要的展覽都是被歐美所控制的,89年的巴黎辦了一個"大地魔術師",第一次把西方藝術家與第三世界的國家的藝術家放在一起合作,把整個的感覺都攪亂了。在89年以前大型展覽當中永遠是看不到亞洲藝術家、南美洲藝術家、阿拉伯國家的藝術家、非洲藝術家的,全部是歐美的藝術家,義大利、法國、德國、美國、西班牙,這幾個國家是控制著所有的藝術領域。中國現代藝術發展是很短的, 85開始差不多是二十多年時間。畫廊更加的年輕,藏家也是更加的年輕了。畫廊在法國、歐洲已經幾百年的傳統,他們藝術家也是從那裏出來的。倫敦、巴黎、西班牙、美國的美術館和中國的美術館的層次完全是兩回事。中國美術館看不到好東西,看不到館長在想一些什麼。

中國藝術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沒有好的美術館,哪有好的地位?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沒有地位,還有什麼原因?

嚴培明:地位是靠積累做出來的。為什麼沒有地位,中國的美術館從來沒有好好的做過,中國的畫廊也是剛興起,中國的藝術家也是最近才在世界出面的,可能還需要時間的一個積累,才能出現很好的藝術家。你如果是美術館跟不上去,畫廊跟不上去,藏家跟不上去,藝術家就沒有這個好的平臺。

不是用錢去衡量的,其實知識分子是不尊重金錢的,尊重一個人的天分,一個人的地位不是用金錢所追求的,地位是由他的作品決定的,最重要的就是作品,沒有一個好的作品,沒有一個好的美術館,阿狗、阿貓那些靠錢而進入美術館了,而真正好的藝術家擠在門口,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平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