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新疆,藝術家的創作之源——"天山南北:中國美術作品展"研討會摘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8 14:33:33 | 文章來源: 中國美術家協會供稿

相關新聞:“天山南北--中國美術作品展”今日在京開幕

【視頻】“天山南北——中國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文/楊萍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市黃胄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天山南北——中國美術作品展”于2011年11月12日上午10時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隆重開幕,下午14時在學術報告廳邀請理論家、參展畫家、媒體記者數十人召開研討會,總結新疆題材美術創作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探討深入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藝術創作規律和意義。研討會由中國美協副秘書長張旭光主持,中央美院教授羅世平、《美術》雜誌執行主編尚輝擔任學術主持。

尚輝:我先向大家介紹關於展覽的學術梳理,由羅世平先生撰寫古代新疆美術,劉曦林先生撰寫早期新疆題材美術創作,我撰寫新時期新疆題材美術發展的現狀,哈孜先生用口述的方式介紹新疆本地油畫發展的歷程,康書增先生撰寫新疆本地中國畫的發展。從上世紀40年代到今天,新疆主題的美術創作已有70年曆史,首先體現的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其次,內地美術過於精緻、小巧、文人化,需要一種崇高的、非常恢弘的、非常壯觀的審美激發它,所以新疆題材的美術,以全新的視角在新中國美術發展脈絡上給了我們審美體格的新的發展。因此通過此次展覽,看到我們民族文化的融合,看到新中國,特別是新時期美術發展新的變化。

今天新疆自身也是在發展,很多原生態的民族、服飾、生活習慣都發生了變化。當我們再度去表現新疆的時候,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今天研討會既可以進行宏觀歷史的分析,也可以進行個案的整理,其次我們還可以對整個新疆題材發展70年的歷程進行整體的評價。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樹聲:中國美協推出這樣重量級的展覽讓人感動,集中展示了新疆題材的作品,而且又進行了歷史性的梳理。展出作品都是畫家深入新疆采風寫生而創作完成,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抗戰後期寫生風氣就很濃厚,大後方的許多美術家都到過邊疆地區寫生。建國後,以黃胄為代表的新一代美術家,把新疆當成了自己的故鄉,這些老一輩藝術家們能長期深入生活,采風寫生從來不是走馬觀花,對人物的理解和對生活的理解非常深刻,把對新疆深厚的感情完全融入到作品中才成就了經典,這種紮實的作風對當今的畫家有著深刻的啟迪。

這個展覽裏面肖像畫最好,風景畫其次,情節性的繪畫較弱,人物安排不太自然,或者性格刻劃比較表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技巧上不夠過硬,因此,要加強青年人的基本造型能力的訓練。

中國美協顧問、新疆美協名譽主席哈孜•艾買提:我們黨一貫對文化很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重視文化,毛澤東1942年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到現在也沒有失去意義。現在越來越明確文化的重要性,必須提高文化修養。

新疆非常吸引人,尤其吸引畫家。解放前是如此,解放後也是如此。很多大畫家都是畫新疆題材出名的,有一些畫家不僅到新疆自己搞創作,而且辦培訓班教學,培養大量少數民族美術人才,像劉秉江、全山石、文國璋等老師。

新疆是多民族地區,每個民族的形象、風俗習慣、語言、服裝都不同,因此“走馬觀花”不行,必須深入生活。而且新疆是絲綢之路主要要道,世界文化交匯的地方。新疆還有草原石人、天山岩畫、洞窟壁畫等豐厚的文化遺産,在這方面仍需要研究和挖掘。

新疆美協名譽主席龔建新:我在學生時期就樹立了要推進水墨人物畫創作的志向。中央美院畢業後,主動要求回新疆工作,專攻人物畫。我清楚地認識到傳統技法不能夠滿足現當代人的形象審美的要求,而新疆是畫人物畫最好的地方。新疆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強烈的結構感、形象的多特徵和多個性,能夠讓我更好地深入進去。每年到南北疆最基層農村、牧區尋找最好的形象。通過大量的寫生,找到了一定的表現方法。受到徐悲鴻、黃胄突破傳統中國畫技法的筆墨造型的啟發,嘗試將油畫、素描融匯到中國畫筆墨表現中,達到筆墨造型寫實的目的。有些中國畫有線,也有墨,但就不見情,千篇一律,千人一像。現在的畫家連雷同的東西都畫不出來,一走形都變成了變形,都欠缺在造型上的深入挖掘。我在新疆幾十年,只在人物畫上下了一定工夫,不追求多樣,我只追求一樣,能把這一樣畫出一定的結果,不枉我在新疆呆了幾十年。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劉秉江:我畫了大半輩子新疆的題材,跟我個人對繪畫的理解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從造型上,從色彩上,我喜歡那種很濃重、很厚重、很有體量感的、很粗獷的東西。新疆的民族形象剛好符合我的想法,我又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學工作,整個生活、工作的環境、條件,都決定了我進行少數民族題材創作,更確切的説是畫新疆。我結識了很多新疆的朋友,對於他們民族的性格、思想、宗族、文化都了解熟悉,他們與我交流出來的感情滋養我的一生,是我的藝術成長的搖籃。新疆畫家説只有你的畫像新疆人,有新疆的味道。這是對我最高的褒獎,我自認為是半個新疆人,這種認可讓我更加有信心,讓我和新疆這塊土地的感情更加親近,我一定還會堅持畫下去。

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康書增:2001年我們學院與中國美協、國家民委、文化部聯合舉辦過“新疆題材美術創作研討會”,探討新疆題材創作的學術價值,這次國家投入這麼大的精力、物力來做這個展覽,就是對於我們新疆美術創作的肯定,也更加增強我們在新疆從事美術創作的底氣。

新疆人物形象入畫或者好畫,但畫好不容易。黃胄畫的生動,可以感受到新疆的感染力;劉秉江畫的嚴謹紮實,不僅能分出民族,還可以看出來不同的地域維族人的長相特點;龔建新中國人物畫肖像畫栩栩如生、形神兼備。他們都具有特別高超的繪畫技巧。

從解放前一直到現在吸引了這麼多畫家來新疆,現在每年各個方面接待畫家一百人左右,到現在還沒有減退的跡象,説明一個問題,可能還沒有創作出足以使新疆題材得到它應有展現的傑作,我希望內地的畫家與我們本地的畫家一起繼續努力,做充分的展示。

新疆油畫協會主席克裏木•納斯爾丁:這次展覽的規模和系統性前所未有。從解放前到現在,很多內地畫家到新疆去體驗生活,創作出很多優秀作品,對新疆美術事業的發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還應該探討一下在美術史發展過程中,內地畫家對新疆的印象,新疆對內地畫家提供的印象,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我建議再在此基礎上搞一些專題性展覽,探究新疆油畫、中國畫的地域特色,進而探尋出中國油畫、中國畫的畫風。還希望把展覽送到新疆,大家互相學習交流。內地畫家到新疆,一定要與新疆當地畫家見面、交流,可以了解新疆的風土人情、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等。內地畫家可以提供很多內地的知識和經驗,有助於我們共同發展。

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史國良:生活特別特別重要,剛才我們肯定了幾個畫新疆畫得有味道的畫家,他們都是長期深入生活的畫家,他們的創作精神和理念都值得我們借鑒和繼續發展。我早年與生活有一點點脫節,不熟悉生活,不深入生活,憑自己想像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我畫了一個維族姑娘與一個老漢養豬的作品,黃胄先生一看就急了,這怎麼可以?這是違背伊斯蘭教規,讓維族人看了很不高興,趕快改了。從這以後我就要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我們叫泡生活。我自己一直堅持畫寫真畫,如果你堅持寫實方法就一定要深入生活,要有一流的技術,還要有一流的感受。這種畫法的人越來越少,過去有很多優秀的方法還應該繼承下來。新疆真是特別美,天美、人美、文化美,特別入畫,幾乎哪個角度都能入畫,隨便找個角度畫出畫來都美得不得了。

這幾年變化太快,同時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在消失,我們作為美術家應該有保護的責任,卻沒有力量阻止,不識字是文盲,識字不懂美,文盲加美盲問題更大,我希望大家重視對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