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世界雙年展 2011年下半年8個國際當代展匯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5 14:40: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1年,世界各地共有8個雙年展將會在下半年舉辦,分別是第五屆布拉格雙年展、第六屆北歐當代藝術雙年展、2011年橫濱三年展、第六屆哥德堡雙年展、第十一屆里昂雙年展、第十二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第三屆雅典國際藝術雙年展、第十七屆巴黎雙年展。

第五屆布拉格雙年展(Prague Biennale 5)(2011年5月19日至9月11日)

布拉格雙年展的歷屆焦點集中在體現繪畫表達的多元性上,以推出捷克和斯洛伐克新生藝術家為主,同時邀請世界各地藝術家參展。雙年展受到捷克文化部和布拉格市政府的支援,雙年展發起人為《Flash Art》出版人喬安卡洛·波利提(Giancarlo Politi)和曾任《Flash Art》主編的赫勒娜·貢多娃(Helena Kontova),本屆雙年展邀請年輕策展人尼克拉·特雷茲(Nicola Trezzi)主持,三人共同策劃。

雙年展共分三個主題單元,分別為“延伸繪畫”、“藝術全景”和“聚焦義大利”。“延伸繪畫”單元試圖總結當下世界繪畫潮流,集中關注美國、葡萄牙和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的創作,以探討繪畫這一媒介的存在合理性為主。“藝術全景”主要展現捷克和斯洛伐克本地的當代藝術創作,並且首次引入印度當代藝術——22名已經成名或正在興起的印度藝術家。“聚焦義大利”則延續了同樣的構想,以當前義大利藝術家的創作為主。與第五屆布拉格雙年展同時進行的,還有第二屆布拉格攝影雙年展(Plague Biennale Photo 2)。攝影雙年展起始於2009年,原屬於布拉格雙年展的一部分,後因2007年雙年展中捷克攝影師的作品獲得大舉成功,於是分離出來。本屆攝影雙年展主題分為“浪漫構建”與“內-外”兩個單元,主要展現波蘭新興攝影師的作品。與前幾屆雙年展不同,本次布拉格雙年展更換了場地,在充滿未來主義風格的廢棄飛機引擎製造廠舉行。

第六屆北歐當代藝術雙年展(the 6th Momentum Biennial)(2011年6月18日至10月2日)

第六屆北歐當代藝術雙年展將在挪威城市莫斯(Moss)舉行,本屆主題試圖探索人類的想像能力。人類只有在時空中才能理解自身的體驗,但是,每個個體的感受往往受到記憶與期待的影響,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搖擺,記憶與想像的交織使現實更為複雜,而世界的發展方向也是在這種混沌狀態中得以延續。正因此,未來的世界方向首先建立在每個個體想像另一個時空中所發生事情的能力中,由此便引出了本屆雙年展的主題——“想像設身處地”。

本屆北歐當代藝術雙年展由五位獨立策展人策劃,均來自北歐國家,多為70後生人,其中一名更為80後,5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或藝術家團體參展(目前還沒有中國藝術家)。本次雙年展呈現了大量裝置作品,中間穿梭著當代攝影與當代繪畫、以及多媒體作品。策展人與藝術家試圖通過展覽空間與作品的交相呼應,引發觀看者多維度的個人體驗與超越時空的想像,我們亦可從展廳設置中感受到北歐風格的某些特徵。北歐當代藝術雙年展自1998年成立以來,為國際當代藝術屆呈現了大量來自挪威和北歐最具新意的當代藝術創作,也逐漸成為北歐地區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活動之一。雙年展的主要展場為北歐當代藝術雙年展美術館(Momentum Kunsthall)和F15美術館(Galleri F 15)。今年的雙年展還設置了戶外展場,分別位於莫斯市中心及E6區的索伯格塔(Solberg Tower)。

2011年橫濱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 2011)(2011年8月6日至11月6日)

在日本經歷了3月11日東部海域9級地震後,橫濱三年展組委會5月發出最後確認:2011年橫濱三年展依然如期舉辦,這一決定來自於參展藝術家及各界合作夥伴的積極支援與鼓舞。今年三年展的主題為“我們的奇妙時刻:世界到底能被了解到什麼程度?”,總策劃人為橫濱美術館館長逢坂惠理子。展覽主題試圖關注世界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思議的事物、魔法般的力量以及神話作品等,讓觀眾重新審視生活中細微的美麗與醜惡,並由此出發,呼喚一種更注重品質與從容態度的生活觀,以此反對被效率化的世界。

本次三年展共邀請78名藝術家參展,日本藝術家佔了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的宋東、尹秀珍、孫遜,以及來自台灣的蔡佳葳也參加了展覽。三年展除展出藝術家作品外,也對橫濱美術館的館藏進行動態展覽。橫濱三年展始於2001年,今年剛好是成立十週年,三年展始終遵循“看”、“培訓”、“連接”的理念,以兒童和市民為普及對象,開展一系列多樣化項目,並與海外教育機構及藝術合作夥伴展開地域性合作。此外,橫濱作為日本最早的對外港口之一,也希望借三年展之際打造“航海”般的國際當代藝術體驗。本次三年展場館包括橫濱美術館、日本郵船海岸通倉庫及周邊地帶。

第六屆哥德堡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Göteborg International Biennial for Contemporary Art)(2011年9月10日至11月13日)

第六屆哥德堡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主題醒目:“群魔亂舞(Pandemonium):創造力發熱時代下的藝術”。Pandemonium一詞來源於1671年英國文豪約翰·彌爾頓的小説《失樂園》,原指地獄。今年的哥德堡雙年展試圖為這個全球經濟低迷、國際紛爭不斷的世界尋找一些脈絡:這到底是一個墮落和混亂不堪的時代,還是一個新秩序正在形成、新創造力爆發的時代?顯然,藝術家們選擇了後者。

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包括來自台灣的陳界仁)在以薩拉·馬哈拉(Sarat Maharaj)為主的策展團隊帶領下,開闢了六個關注現實的主題單元:“骯髒的世界主義”、“遷徙民”、“非人類物種”、“工作-勞動-創造力”、“創造力熱潮”、“南北問題”。本屆雙年展分為兩大板塊,一部分是作品展覽,主要在Röda Sten藝術中心、哥德堡美術館、哥德堡藝術博物館、Bohusläns美術館舉行;另一板塊名為“城市開拓”,由一系列行為藝術構成,沿哥德堡市一定線路展開(該板塊活動已于6月結束)。有趣的是,本屆哥德堡雙年展的新聞發佈會還伴隨著“馬鈴薯計劃”的開始,一部分藝術家與策展團隊在Röda Sten藝術中心外開展大範圍的馬鈴薯種植運動,並將之納入雙年展藝術計劃之中。哥德堡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始於2001年,自2006年起,Röda Sten藝術中心正式成為雙年展的主要展館。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