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大轉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7 20:53:43 | 文章來源: 《世界藝術》

文章導讀:

此篇文章為我們理解當前錯綜複雜的政治經濟局勢點指明瞭核心,即,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力量差距的消逝這一演變過程正在加速。由此引發的世界政治、文化領域一系列至關重要的轉變。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19日發表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的文章。

今天我想談談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力量差距的消逝。由於歷史方面的原因,長久以來,一個巨大的差距將人類共用的世界分成了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並且幾個世紀以來,都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全球事務。這一不公平的現象隨著二戰的結束和國際格局的演變得到了改觀,但至今尚未完全消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演變進程,也加速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力量差距的消逝。在經濟衰退中,發達國家遭遇了巨大的挑戰,而發展中國家卻充分展示了自身潛力,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投資和貿易領域的南南合作正迅速發展,南方國家日益獨立、自強,不再依賴北方。

發展中國家影響力的增強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G20)取代了西方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這意味著僅僅依靠發達國家的力量,已經不能很好地協調全球政策,在這方面,發達國家急需新興國家的支援和參與。在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也是如此,西方觀念已不能壟斷世界市場,發達國家不得不承認世界文化的豐富多樣。

這一轉變是世界經歷的最為深刻、最有影響力的變化之一。簡而言之,這一變化引起了四個方面的變革:

第一,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已經轉移到新興國家。2002-2007年,發達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平均貢獻率約為64.5%,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這些曾經的世界經濟增長引擎逐漸處於落後位置,與新興國家的出色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因如此,這次金融危機被稱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分水嶺”。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相關數據,2010-2016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超越美國、日本和歐盟,全球80%的商品和勞動交換的增長將來自於新興國家。這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隨著發展中國家實力的增強,它們對世界經濟秩序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大。

第二是新興國家政策的轉變。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美國等發達國家是世界最重要的消費力量,為發展中國家的商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然而,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發達國家的消費能力無法恢復到2007年以前的水準,這迫使新興國家不得不改變本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在這一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009年,中國國內消費和融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分別增長了53.1%和94.6%,有效地緩解了出口下降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

第三是有關勞動分工。發達國家不得不與發展中國家共用其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其中一個重要事實是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2007年,中國在技術發展方面的投資超過了1023億美元,超過德國的同期水準。如此大力的投資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中國在高速鐵路、大型電腦、天文學等方面的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果。根據湯姆森路透的一份預測性報告,中國科學專利的數量有望在2011年超過日本,在2012年超越美國。這是中國技術革新的一個重要標誌。

第四點也是同樣重要的一點,即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內在聯繫越來越緊密。虛擬經濟起源於實體經濟,最初目的是實體經濟服務,但隨著金融工具的發展,虛擬經濟逐漸獨立,導致風險的累積,並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損害。此次金融危機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即無論如何虛擬經濟不得超越實體經濟的發展。

這些改變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機遇,中國在世界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可能早于預期。手握化解經濟危機的重要工具,中國經濟的復蘇比西方國家更為迅速有效,這在處理世界經濟事務中給予了中國一定的話語權。到2012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有望超越歐元區。到2015年,中國經濟有望佔到世界經濟的16.9%。毫無疑問,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秩序中一支更為重要的力量。

這一天的提前到來超出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預期。因此,雙方在應對新形勢時都難免出錯。一些西方大國時常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卻不給中國以應得的話語權。就好像相反的,中國總是強調其落後的經濟基礎,不願承擔更多責任一樣。

雙方都需要轉變態度。西方國家應當更加平等的對待新興夥伴,要求其肩負責任的同時,也讓渡權利。而中國應當增強自信,擔當起與自身地位和實力相稱的責任。

2008年金融危機不單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還給我們今天的世界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給中國等發展中國提供了一個更加公平的平臺發揮其重要作用。我們希望,利益的攸關方能夠抓住機遇,更好的推動世界向前發展。

李若谷,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行長,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生導師、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學術委員會委員。1981年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83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學位。曾任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行長助理、副行長,中國駐亞洲開發銀行執行董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加勒比開發銀行和東南非開發銀行等機構的中國副理事。2003年4月至2005年9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曾主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改革》等。

(作者為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本文為作者北京大學演講內容節選 編譯 趙欣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