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朱其:傳統即當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1 18:16:30 | 文章來源: 朱其新浪部落格

文\朱其

十月中旬,被邀參加杭州《相約西湖》南宋文化周的跨界文化峰會。文物專家、思想家、文學研究者、出版家、藝術史論家、畫廊商人、藝術家,還有我這個當代藝術策展人,西湖峰會。作為南宋的都城杭州,給我的印象“傳統即當代”。

傳統是什麼?通俗而言,它是至今仍被當代人感興趣並被利用的東西。杭州西湖的園林天天遊人如織,這跟我們所處是封建社會、現代主義、後現代或全球化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難言的超時代魅力。在西湖邊著名的萬松書院舉辦的論壇,八十年代曾經提出過“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風靡一時觀點的思想史學者金觀濤演講了宋明理學,繪畫史學者陳傳席講了南宋史和繪畫,我講了南宋繪畫對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另一位深圳大學的年輕學者L講了中國的詞曲史。

在西湖秋風宜人的宋都,傳統仿佛就是當代的一部分,絲毫沒有時間的遙遠感,尤其是一些民間收藏高人拿出自己的稀世珍品,如唐宋的官窯瓷器,漢唐宋的硯臺,馬遠的繪畫真跡。當代藝術搞久了,一夜之間有點驚訝地發現,周圍對中國傳統癡迷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些70後的學者也有不少隱逸高人,如講詞曲史的年輕學者,還有一位中國美院60後的青年學者W,一直致力於恢復中國失傳的漆器工藝,另一位50後的業餘古代畫論學者F,他是南京某企業的黨書記,但居然在整理已故中國畫論學者俞劍華的手稿。

我近兩年越來越少看當代藝術展覽,而國學古籍以及傳統國畫大師展倒是沒有人請我也逢展必到,除了北京的一些美術館,有時專程跑到杭州、上海、南京、合肥的省立博物館看國畫展。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傳統的大師作品耐看,畫面上精妙的書法和文人氣息讓人嘆服不已;二是傳統藝術展的觀眾一般都很專注虔誠,有些還拿著微型放大鏡研究展品局部,光是這觀展氛圍就很讓人享受。

我身邊不少行外愛好藝術的朋友,但凡有點文化水準的老闆、官員、記者,接觸當代藝術沒幾年,慢慢就對當代藝術不感興趣,而重新轉向傳統書法繪畫。與當代藝術比,傳統有足夠魅力的精神性及其技法,後者實際上也是一種精神性,沒有充分的心性修養,怎能控制和揮灑筆墨。當代藝術則充斥了語言模倣和虛張聲勢的觀念藝術、波普藝術,50後、60後藝術家在八、九十年代的那點憤青、玩世不恭和凝重的知識分子精神已經徹底丟失,年輕一代的當代藝術則越來越時尚化和小資化,越來越像一種新流行文化。

近些年接觸了不少信佛的朋友,跟著他們跑了很多寺廟。發現如果要蓋一座寺廟,拉2億人民幣的贊助是很容易的事,一直讓我困惑的是,要蓋一座當代藝術博物館,則拉二千萬人民幣都很難。近來有所頓悟,新貴階層願意拿2億贈寺廟,因為寺廟滿足了新貴們對終極精神的消費,那怕像李一道長這樣的終極“表演”。現在最容易募集到資本的人群是和尚,而非當代藝術家和明星。因為後者不能滿足新貴們世界觀和深層關懷的終極滿足,在終極關懷面前,玩世不恭、猴狀潑皮、卡通美女都已忽悠不了新貴變化無常的內心。世界變得太快,新貴們的精神在鉅額學費中不斷昇華,當代藝術近十年不僅丟失了終極關懷,甚至忽悠水準也不進則退。

藝術的精神性及其源自傳統的思想方法,成為越來越多的文化和藝術精英新的共識。在論壇間隙,我跟金觀濤先生及書法家邱振中先生探討,繼續沿著西方思想的觀念方法,或者重新回到中國的宋代理學明代心學,似乎兩者都難以為繼,有沒有可能從中國思想的脈絡中挖掘出一種新的思想方法,作為中國新藝術的思想基礎。

來自各界的學者都有興趣討論傳統的當代價值。傳統就像一頭體量超出個人直觀和觸及範圍的大象,每個人從各個角度儘管摸到大象,卻只是大象的局部。而藝術批評可以做什麼?我對邱振中先生説,理論實際上並不能指導實踐,批評不能告訴藝術家做什麼,批評只能告訴藝術家不能做什麼,在不能做的領域之間的區間,都是可以嘗試的。再大的批評家也只能説到這一步。

美院有很多研究生來旁聽,他們對資本主義和商業已經很熟悉,對傳統藝術及其思想史則處在一種瞎子摸象的知識譜係的蒼白中。但他們越來越喜愛傳統,當他們的意識到傳統值得喜愛並深具魅力,傳統實際上就是當代。而下一輪當代藝術的佼佼者,一定是對中國傳統有深刻理解的藝術家。

2010年10月22日寫于杭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