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劉曦林談寫意與寫意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27 19:36:37 | 文章來源: 趙蓓欣的部落格

寫意問題是老話題。但老話題如何新解呢?我們對古人有沒有誤解?古人對此有沒有誤解?近幾年來為什麼寫意問題被提到理論界的日程上來?這本是中國畫的一個概念,中國美學的一個概念,但它已經擴及到其他領域,近年的繪畫創作和展出,不僅有寫意中國畫的展出,還有寫意油畫展。這一問題的提出,有它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是有感於全國美展即國展製作之風過盛,精細描寫過多,有失創作激情的發揮。更深刻的原因是有感於西學覆蓋,在西學東漸百多年來,中國畫的寫意概念被埋沒、被淡忘了,甚至遭到了批判。回顧五四運動前後,康有為、陳獨秀特別是陳獨秀髮起“文學革命”後,又發起一場“美術革命”,主張以引進西方寫實主義來改良中國的文人畫,把整個文人畫全部否定。正是在這思潮當中,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社會的需要選擇了寫實,選擇了徐悲鴻、蔣兆和、趙望雲,他們應運而生,但他們的寫實中並非沒有寫意。文人畫家並不認為唯有寫實才能改造中國畫,陳師曾在20年代初寫過一篇《文人畫之價值》來反駁康有為、陳獨秀的觀念,他説:“殊不知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否則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貴乎人耶?何貴乎藝術耶?所貴乎藝術者,即在陶寫性靈,發表個性與其感想”。“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我把它調整一下,搞藝術是需要天分的,確定自己是這塊料,方可開始一生的追求。所以我把才情放在第一,接著功夫、學養、人品,長壽也就是火候,齊白石、黃賓虹可以見證。陳師曾之後,緊接著齊白石、黃賓虹提出了不似之似造型觀,南方的寫意人物畫家呂鳳子發表《中國畫法研究》,講到“立意、為象”,涉及“意象”問題。新中國成立後,再次批判文人畫,又一次對中國畫進行論爭。居於西安的石魯把現實主義和文人畫寫意藝術的學養結合在一起,主張以少勝多,用較少的筆墨表達豐富的內容,主張側面、間接表現,以助詩意,以求畫外余韻,在當時頗為不易。

到了新時期,文人畫才得以解放,才給它一個合適的歷史地位和恰當的歷史評價,如前所述,寫意問題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今天我們如何恢復正常,對傳統美學這一概念如何再認識、再發現、再思考、再創造。

還有一點,有感於人們對寫意的誤讀,為什麼這樣説呢?人們提起寫意來往往把它當作與工筆相對應的概念,就是説把粗筆或簡筆畫法的表現形式歸為寫意。近幾年工筆畫家認為,我們工筆畫也有寫意精神,也有寫意性。寫意性不能獨屬於簡筆畫,或者粗筆畫,它應該是整個中國繪畫的一個美學傳統,一種美學意識,一種美學心理,一個美學概念。另外還有一種誤讀是什麼?只要糊塗亂抹就是寫意。有的畫家有各種各樣的朋友為他捧場,説你這是大寫意,你這是超大寫意,於是有些畫家濫用了這個概念。並不是説他的畫不好,但是這裡有誤讀,好象畫得越簡單,越糊塗亂抹就越接近於寫意。因此有些學者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1991年8月的時候就有個意象藝術的國際研討會,出版過論文集,這次研討會是西安的朋友孫宜生先生發起的。他在《美術》1992年第1期發表了《意象藝術論綱》,從意象藝術的角度來討論美學,他認為客體多的是具象藝術;主體多的是抽象藝術;主客觀隨意組合的是意象藝術。有感於當時的現狀,他老人家提出意象藝術這一概念是有意義的,儘管今天看來也可能有些簡單化。另外他提出的一些概念,也很值得我們思考。他提出開放性的系統意象藝術文化這一概念,並提出形態論、空間論、色彩論、構圖論、方法論、韻律論、思維論。1991年對意象藝術的討論,與寫意藝術是密切相關的。又過了十幾年,2004年5月在北京舉辦了新寫意水墨畫邀請展,同時,由劉驍純先生主持舉辦了關於寫意狀態的研討會。一般的研討會是展覽之後或展覽同時開,這次是展覽之前先開這個會議,展覽開幕那天,又舉辦了一次研討會。這兩次研討會涉及到寫意的概念,寫意藝術的歷史,寫意的精神性,寫意的特徵、狀態、品格,另外探討了什麼是新寫意,新寫意有些什麼新的因素。2005年舉辦了首屆中國寫意畫展,展覽之前和評選期間各開了一次會,探討寫意藝術的有關問題,對寫意藝術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討論了寫意藝術的境界問題,書寫性、文化狀態、人格人品的修養、個性的塑造,特別是詩性的培育。有的藝術家仍然認為它是與工筆相對應的概念。《中國書畫報》發表了題為 “寫意精神──中國畫必須補的鈣”一文,鈣是什麼呢?就是寫意精神,這是宋雨桂先生的妙語。

2007年9月,舉辦了“第二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論題是“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這次活動是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參與主持的活動之一,對這個論題進行了將近兩天的討論,探討了寫意概念的廣義和狹義的分辨,探討了寫意、寫意性、寫意精神,還研討了它的歷史源流,它的內涵和外延。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邏輯的場,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個獨特的美學的持續的一個象徵。會議還探討了寫意、意象等美學意識與中國古代哲學的關係。中國畫受到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整個中國藝術也受到它的影響,特別是老莊哲學、佛學裏的禪宗,再往前推有《易經》,可以説都強調形而上性。中國哲學的形而上性,影響了中國繪畫的寫意意識,不僅影響了中國繪畫,也影響了中國雕塑,不僅影響了中國文人藝術,也影響了中國民間藝術,甚至整個中國文學藝術都受到這一個哲學背景的影響。另外還分析了寫意藝術的特徵,從意象角度分析了這種心理狀態或思維方式,從造型的角度分析了它的不似之似的造型觀。寫意不僅要表現對象的生意,更注重主觀性的表現、隨機性的發揮。尤其中國的詩歌藝術、書法藝術都特別影響了中國繪畫的寫意性、寫意精神,詩、書的內美和形式美都與寫意繪畫有深刻聯繫。一個藝術家的個性、品質、修養更和寫意藝術的格調有直接聯繫,寫意性和寫實性之間也有著互動的辯證聯繫。另外分析了當前寫意藝術的現狀,特別是當代寫意精神失落的原因。寫意精神為何失落,這個原因是很複雜的。特別是當前的製作風,對造型藝術的形和形式的理解有問題。藝術的心態,是急功近利的,還是出自本性的,出自商業需求的,各種不同的心態影響了對寫意精神的認識。大家從現實出發,進一步提高了注重寫意精神的文化自覺性,進一步深入審視研究中國寫意藝術傳統,特別呼籲在藝術教育中貫注這種美學精神。與會者認為,以開放的態度,採擷西方表現主義等現代藝術,可以充實中國寫意精神的發揮。最後大家又提出,它作為一個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一個精神,它又是一個藝術表現的制高點,不是一蹴而就的淺薄學問。我們只有經過艱苦學習和對自己個性本真的把握,才不至於把它變成混水摸魚的玩藝,不至於把它變成糊塗亂抹的東西。怎樣做到得意忘言並非無言,得意忘形並非無形,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或者是大器晚成的這樣一種藝術勞作和豐厚的學養,對此需要有清醒認識。這次會議呼籲大家在21世紀弘揚寫意精神,應最後落實到作品上,用作品證實它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這是關於近年寫意藝術討論的背景的回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