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藝術=Hi 尹吉男=尹 劉小東=劉
對話中的尹吉男、劉小東
老婆是不斷換衣服的模特
Hi:你們二位最早合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尹:1991年吧,我寫了篇評論小東的文章,沒有發表,大意是説,應該換個角度來考慮個人化的問題。
Hi:當時是怎樣的一個藝術環境?
尹:整體上比較消沉。因為85、86這兩年風頭很勁,87、88年就走低了,等到89大展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把前幾年好的壞的東西一股腦打包一遍,相當於終結了一樣。那個時候我們考慮更多的還是新的樣式,就是某種有別於85新潮的東西。
Hi:85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尹:在上海看古畫。
Hi:那時候你對當代藝術有了解嗎?
尹:我是9月份去上海看古畫的。應該説,在我去上海之前,當代藝術就已經很活躍了,但是還沒有達到那種完全瘋狂的程度,當代藝術真正的瘋狂是在1985年的下半年。那個時候人都安定不下來,全都要跳起來,完全處在一種癲狂的狀態中。我記得有個人講過,那時候的審美都不叫審美,這個詞太傳統了,叫視覺投資。
Hi:投資?那時候就講投資了?
尹:對,視覺投資就是審美,經濟學概念開始進來了。
Hi:劉小東,85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劉:上學,我84年讀的美院。
Hi:你當時對85有什麼印象?
劉:能看到身邊的一些人在折騰,比如趙建海、鄭玉可這些人搞的行為,就是比較像85那種風格的。
Hi:你覺得他們當時這麼折騰能成事嗎?
劉:其實在附中畢業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有點折騰,比如受克萊茵的影響,用裸體涂上墨汁畫畫。但我自己覺得,沿著這條路我走不下去,因為在眾人面前這樣做,對我來講還是挺害羞的。所以還是回到學校,在各種畫風裏探索徘徊。
Hi:這是哪段時間?
劉:83到85年之間。
Hi:85以後反而安靜了?
劉:也沒那麼明確,但是越來越傾向於繪畫。
Hi:尹先生,你當時看了劉小東的作品後有什麼感受?
尹:很新鮮。你知道,當時很少有人畫身邊的人,大家最多就畫畫自己的老婆。但那個老婆不是真正的老婆,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換衣服的模特,一會兒是青春少女,一會兒是傣族姑娘,諸如此類。但是看到小東的畫就有一種親切感,他把身邊的人帶入到繪畫中來了。
我們是中央軍
Hi:當時也有人這麼做吧?
尹:他們算比較早的,85時期也沒這個品質。
Hi:你覺得這種新樣本的來源或者背景是什麼?
尹:它首先當然跟85有密切的關係。比如你要學85,你就要學它的方法,如果你不學這個,你就要整個自己的方式出來。整個85是玩觀念的,如果不玩觀念,那就只剩下生活了。以前的生活都是共和國的生活、民族的生活,那現在該怎麼辦?只能玩自己的生活唄,這種趨勢在電影、文學、音樂界都有反映,咱可以舉兩個例子出來。一個是王朔,《玩的就是心跳》其實玩的就是自己的生活,他受這種現實的影響比較深。另外一個是崔健。他的《一無所有》好像是為一代人唱的,但《花房姑娘》就不是,更像是一個小的自傳,把自己經歷過的小戀愛啊、小痛苦啊通過音樂給表達出來。如果説崔健的這兩首歌放在一起,還不太能凸顯兩種風格的界限的話,那麼在美術界這種分野就變得比較清晰了。以前是共和國敘事,現在已經變成了個人的、自我敘事。
Hi:劉小東,你同意剛剛尹先生的説法嗎?你風格的變化是因為85的緊張關係帶來的?
劉:我對85其實不是很了解。你知道,從附中到美院,我們應該算是中央軍了,這讓我們有一種很驕傲的感覺,就覺得院外發生的事情都不重要,而我們自己畫得就很牛逼,就這麼簡單。
Hi:剛剛尹先生説,你們當時在選擇描繪對象的時候,就已經跟楊飛雲、王沂東那代人不一樣了,這是一個刻意的選擇嗎?
劉:還是內心的召喚。我老覺得就是,瞧不上別人的東西,然後才會這麼去畫。
尹:85新潮這批人,嚴格説來,其實都沒有受到特別好的教育。他們能進入這個領域,大部分都是自學成才,以前可能就是在農村里弄個大字報啊、畫點宣傳畫啊,搞這些東西並不賺錢,但讓他們有了強烈的寫生願望。實際上,個別人是到了美院後才改變了他們寫生的那種狀況的。這種情況跟小東他們這批從美院附中過來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樣。他們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又趕上開放的時代,能看到各種畫冊。
Hi:所以劉小東剛剛説自己很驕傲。
劉:整個校風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