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顧錚:當代攝影的“空間轉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5 10:40:50 | 文章來源: 《美苑》

正如法國學者雷米•埃斯(Remi Hess)所説:“空間應當被當成一個總體來考慮。我們應該在它的複雜性中接近它,並在這種複雜性展開對它的批判。那些關於空間、景色、鄉村和城市的描述性作品則不再重要。它們都是通過剪裁形成的。它們僅僅是空間中所存在的事物的清單而已。”(亨利•勒菲弗,《空間與政治(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P11)我們強調“空間轉向”,並不只是看是否給出了“空間中所存在的事物的清單”。必須指出的是,“空間轉向”指的是關注現實問題的“空間轉化”。它與從來就有的把照相機一架,對準空曠風景的無物之陣一陣猛拍不是一回事。當代攝影的“空間轉向”,不是要將有深度的、激活了思考現實的空間現實簡化為一種無深度的、美麗的平面風景,以空間之名抽空空間的現實性,使空間表現貧乏化,而是以深入的空間描述賦予現實以深度,提供反思現實的空間維度。當代攝影的“空間轉向”實踐,要突破的是一直以來對於空間與現實的關係的故意忽視與貶抑,使現實與空間之間重新獲得一種批判的聯繫。

與至今仍然不斷的外出“采風”之風不同的是,空間作為一個主題在當代攝影的出現,有助於幫助攝影家重新認識攝影的社會功能。與到視覺刺激性強的外地、外國、邊地、山寨表現外國人“他者”與少數民族等國內“他者”相比,呈現空間所體現的社會變動,以及空間作為一種新社會關係的生産力,更具有現實感,更具有挑戰性,也符合大時代對於攝影以及攝影本身的可能性的期待。而只起幫閒作用的“采風”,其隱蔽的目的之一,是轉移攝影人的現實興趣,消解攝影的現實指向。以“采風”這樣的邊地(我們可以稱為“異文化空間”)趣味來取代對於本地、本土現實的關注,轉移對於嚴峻現實的關注,既幫忙又幫閒,一舉兩得。什麼時候,這麼多的中國攝影人能夠紮根本地,從本地發現問題,什麼時候中國攝影就會有健康的發展,中國攝影就會受到社會的重視與尊敬。這讓我想起了山東東營的攝影家們。他們雖然身處並不熱鬧的城市,但出自一種本土關懷,以攝影觀看家鄉,而且從空間著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尤其是,面對以跑外地取代對於本地現實與本土現實的深切關懷的情況,攝影的“空間轉向”其實是有自己鮮明的現實取向的,也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新的社會矛盾與利益博弈,在當代社會實踐中更多體現在對於空間的定義、理解與權益的爭奪上。空間成為了交換、消費、控制的商品,對於空間的敏感,對於空間在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的再生産中的表現,也考驗攝影家的現實敏感度、社會責任與攝影表現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説,攝影的“空間轉向”具挑戰性甚至是有風險的。不要以為看似靜止的空間就不能成為社會考察的對象。誰的空間,誰在控制空間,誰在表現空間,誰在控制空間的呈現,其實充滿了複雜的政治。空間就是一種政治。當然,我這裡所説的政治,指的是各種力量較量的政治。在這裡,不憚爭議再説一句,拍攝什麼就是一種政治。既然權力與資本以空間為仲介、為中心展開其目的昭然的實踐,那麼攝影家以空間為仲介,以空間為中心展開某種反擊也是理所當然。

而另外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那就是,不斷發展的空間敘事,在豐富了對於空間的認識的同時,是不是也會演變成為一種新的形式與語言專制?這也是需要我們警惕的。但是,不管怎麼説,這些探索,在豐富了我沒對於空間的認識與空間表現的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屬於他們,而且也屬於所有關心人類命運的人。

   上一頁   1   2   3   4   5   6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