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馮驥才:申遺不能盲目跟風 更不能急功近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0 12:10:02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

馮驥才 資料圖片
 

隨著丹霞地貌申請“世遺”成功後,我國各地陸續掀起了一股“申遺”熱潮。對此,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申請“世遺”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急功近利,自始至終都要有科學的保護和合理的規劃。

馮驥才説,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是擁有國所承擔起來的對人類文化遺産多樣性的保護。因此,申請“世遺”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國內的一些地方若要申請“世遺”,一定要有這種神聖感和使命感。

“但在當下這股申請‘世遺’風潮當中,大部分地方政府的動機值得懷疑。”馮驥才説,“據我所知,在申請國家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時,一些地方受不良政績觀驅使,只重申遺,不重保護。一旦申遺成功就將其視為搖錢樹,對遺産及其傳承人則放置一旁很少過問,既無科學的保護標準,嚴格的管理措施,也無維護與推動傳承的辦法,甚至大搞旅遊開放,換取經濟利益,致使文化遺産面目全非,造成新的破壞。如果在申請‘世遺’時,也還是這種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在作祟,那麼,即使申請成功,‘世遺’最終也難逃被破壞的命運。”

“一旦申請‘世遺’成功,接下來該怎麼辦,這是眼下我最擔心的。”馮驥才憂慮地説,“如果沒有科學的保護和合理的規劃,這些遺産終將名不副實。”

馮驥才強調,保護物質文化遺産就是要保護它的歷史真實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是要保護它的原生態性。因此,不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文化遺産,保護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開發是第二位的。但在這一點上,一些地方政府顯然是弄顛倒了順序,成為“重開發,輕保護”。

“一個地區的經濟有興衰,但唯有‘文化’才是永恒的資源。這資源既是經濟的,更是精神的。如果拿它換眼前幾個小錢,失去的只能是一個地區最重要的東西——精神。地域精神、人文傳統、鄉土情感與親和力,這些東西一旦失去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因此,各地在申請‘世遺’時一定要以此為戒。”

馮驥才認為,申請“世遺”,當地政府要擯棄功利思想,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規劃。要尊重專家的意見,而不僅僅是走過場,把專家當成道具。要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並建立長期監督機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