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鄭時齡談世博:建築藝術價值不遜展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8 10:53:13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建築學會副會長鄭時齡

 

“上海世博會是一場精彩紛呈的風尚展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説。作為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義大利2015年米蘭世博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鄭時齡對世博有獨到解讀。

建築引領潮流

整體表現價值

“漫步世博園區,來自各個國家、國際組織、城市的建築,演繹著各自的文化,風情各異,相互交融,這樣的氛圍,多麼難得!”鄭時齡感慨地説,園區建築,也是精彩絕倫的展品和裝置藝術,藝術價值不遜館內展品。

鄭時齡認為,建築造型形象上代表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成為國家和地區的象徵。世博會建築在建築藝術和技術上的創造,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空間觀念和空間體驗。

歷史上,一些世博建築不僅成為世博會的標誌,也成為城市乃至國家的標誌。上海世博會規模宏大,展館數以百計,形成了多元化的世博建築。各國展館也更重視建築的內在本質,注重建築的生態價值。鄭時齡相信,世博會以其建築的整體意義,表現了世博會的核心價值,並將流傳永久。

實驗最新建築

關聯中國文化

“全新的建築實驗將引領世界建築的未來”,鄭時齡比喻説,世博會是培育世界級建築大師的“課堂和實驗室”。

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為許多優秀建築師關注的焦點。各國和各地區為自建館舉行的設計競賽,吸引了許多優秀建築師和設計師。這屆世博會展館數量之多、風格之多樣、創造性之傑出,歷屆世博會都無法企及。

這是當代世界建築的最新實驗:無論是自建館、租賃館還是企業館,都以建築展示文化,以建築語言演繹城市主題。同時,這屆世博會有相當多的展館用傳統建築作為原型,並尋求著文化傳統的現代性表現。

有意思的是,鄭時齡發現,不少外國國家館的建築設計,都和中國文化有某種關聯:義大利館建築的不規則分割,借用了中國的“遊戲棒”。西班牙館的藤條大籃子,巧妙拼接出中國漢字,顯示了文化的交融。

鄭時齡希望,世博會後能留下一些優秀的世博建築,留下一片世博公園,作為上海世博的永恒記憶。

提升建築品質

創造發展範例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核心價值是和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世博會的舉辦場地從原先規劃的郊區,改為黃浦江畔工業區,本身就是這一主題的最佳演繹。

上海世博園區,猶如一座設施完備的城市;而舉辦世博會的整座城市,也建造了數量可觀的各類建築和基礎設施,使城市空間和建築品質得到提升。鄭時齡説,世博會對上海的歷史和城市的發展必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上海世博會,創造了城市更新並整合黃浦江兩岸城市濱水空間發展的範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