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現代藝術的通天塔——世博會上的雕塑展

時間:2010-05-14 14:06:28 | 來源:世界藝術

資訊>展評>

十二生肖柱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城市的慶典、藝術的盛會。作為世博會藝術展覽的主要項目之一,“世界的藝術”國際雕塑展邀請了20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用雕塑的語言來表達對世博主題的藝術性理解。20件大型雕塑作品羅列陳布于優雅開闊的世博軸長廊中。這道長1.45公里的長廊是世博會重要的永久建築之一,也是通往各個國家館的主幹道。雕塑作品安置擺放其間創建出了美妙的空間形態。在5月1日至10月31日展覽期間所有的雕塑作品都將沉醉於豐裕的時光中,收穫觀者讚慕的神情,慷慨的眼神。

  由法國密特朗藝術中心總體策劃、邀請來自法國的策展人AmiBarak特別策劃了此次世博軸雕塑展,以“城市現狀”為主題,探討城市在傳統與未來中的角色定位、意義轉換、職能承擔等,展覽試圖讓觀眾走進藝術家的獨特視野,感受藝術家視覺語言中,品讀藝術家對當下問題的深入洞察與敏銳直覺。這些雕塑作品具有強烈的建築感,充分的空間分割、享佔形態,富有積極主動的對話、呼應意識,由此造就異常獨特的藝術空間、藝術氛圍。體會其中的玄思妙想,凝心憂患,其思深也,其神遠矣。倏忽間長廊,倏忽間雕塑。

  世博軸長廊雕塑展是中外藝術家首次在公共藝術場域所進行的話語交鋒與心靈對談。他們各自懷著對當下的反思與對未來的期許,憑藉著堅定的美學操守,極端嚴謹的藝術品質,將自己的審美追求灌注成為最完美的藝術形式,它們姿態萬千,有吐納珠玉之聲,有卷舒風雲之色。它們想回到最開始的地方:《凱旋門》選取門為核心意象,探索最基本的生命傳承形態。將門上的生命之樹裝飾物更換攜帶遺傳密碼、生命基因的DNA雙螺旋線,屹立起了嶄新的城市紀念碑,呼喚從遠古而來的生命訊息。《0》用一個沒有蛋殼的雞蛋造型,復原了生命的原初型態。《十二生肖柱》系列作品以十二生肖的具體而微的形狀,將中國古代紀年中的農業社會的和諧融合的宇宙觀接引過來,傳説與現實、自然與人,預備渡送現代世界中遺棄自然,自以為是的孤獨人類。《座千峰》,這座30塊雕刻的花崗岩組成的山脈,恍如自然毀滅之後,人類沉痛追憶的紀念碑。藝術家創造了給每個參觀者一次回想自然的機會,在人造景觀與自然景觀中,記憶與現實,遺忘與歷史,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到了片刻的反思與溫情的回眸。它們最關切的還是城市:《平板拖車》,這件與實物大小相同的平板拖車和水泥卡車複製品,象徵了人類科技發明史上兩大重要時期——中世紀的製造工藝和機器時代的機械技術。這是城市現實生産力最為有效的説明,平板拖車和水泥卡車推動著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發展。《E.S.曲線》,根據藝術家的描述,作品“模倣了城市的建築風格,在延續源自文藝復興時的園林樓閣歷史的同時,將洛可可式的西方園林藝術風格應用到以圓形開放式門窗為特色的中國園林亭榭的設計中。”《園林烏托邦》,工業建設與傳統園林美學的奇妙結合。《振動》,作為現代都市交通發展最初起點,馬車成為一個思考的對象。《夢石》起源於世博會建築工地上的一塊小石頭,蜂巢網狀結構放大後,呈現為一件龐然大物,一塊小石頭,解説現代社會的幻想與虛妄。《花園飛行器》是一件可自由飛翔的雕塑作品,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想像,如果城市可以像雲朵一樣懸浮于空中,自在漂移……《上海樹—米卡多塔樹》,米卡多塔,一個古老遊戲,它持久的生命力或許是一個啟示?

  它們希望從自己的民族精神中汲取營養:《信念的飛躍》,這件由眾多水桶組成的代表印度文化的巨型作品,指出了在一個現代性轉型極其艱難的國家裏,信念的成長與自覺。《水?東風?金龍》,中國工業革命的夢想和信念,始於一輛車,一個唯物主義信仰者的視覺神話。《和和,諧諧》,一對鏡面不銹鋼的熊貓,一個和諧的明喻。《無限柱》雜技和柔道造型的人形,宣揚一種東方美學的傳達方式。《無題》講述了鐵和石板的不相容的故事,寓言人類行動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荒誕色彩與悲劇力量。《延伸的空間——鄂爾多斯之針》,一根鋼針,頂部安裝集束燈光,夜晚燈光直沖天空,針的長度在無限延伸。一種力量,一種光輝,一種愈久彌堅的特質。朱利安?奧培的“行走”,運用常LED技術,搭建了一個如真人大小的電子面板,面板上顯示有一個電子的“火柴人形象”,正在朝各個方向任意行走。這些面板以一種虛擬的方式回應這條主通道上的行人。它們或行走,或微笑,或起舞,百態千姿的人走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鏈條上,脆弱而堅強。

  展覽的20件作品中,有9件作品由世博會組委會遴選收藏及捐贈商捐贈於世博會,特別鳴謝主捐贈商保樂力加中國,及捐贈商湯臣集團與鄂爾多斯集團。世博結束後,多數世博展館將清館,世博軸上的部分作品如隋建國的《夢石》,劉建華的《延伸的空間——鄂爾多斯之針》,以及張洹的《和和,諧諧》等將成為上海世博會永恒的地標俯瞰黃浦江水靜靜流淌。

和諧,和諧

振動

  策展人:

  艾米·巴拉克

  參展藝術家:

  莫西亞?坎特,陳長偉,威姆?德沃伊,丹?格雷厄姆,蘇泊德?古普塔,黃致陽,彼

  得?戈格萊爾,梁美萍,李頌華,劉建華,朱利安?奧培,托馬斯?薩拉切諾,沈遠,隋建國,帕斯卡?馬賽恩?塔尤,夏維爾?威爾汗,王廣義,向京,展望,張洹。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並不代表“藝術國際”網站的價值判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