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也説世博園的“鬥拱情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9 18:25:00 | 文章來源: 《世界藝術》

馬欽忠:中國很多省館的一些設計僅僅是展示民族風情的,就像迎親大彩車和産品推銷會。

World Art:跟非洲館有點相似了。

馬欽忠:我們稍微比非洲館好一點,非洲館還在賣農副産品、地方産品、旅遊工藝品。我看了中國館,特別是中國不少省的館以後覺得很失望,他們把世博館當成向政府彙報的提案展示了。

World Art:其實最大的失望是咱們中國館的設計不倫不類,太缺乏時代感了。

馬欽忠:這個作品是從眾多方案中選一百件,然後一百件作品中選出八件。當然最後選出八件的時候,再由建築方面的院士及有關專家投票。大概從八個方案中評出三個方案,最後可能讓領導人去挑。我的想法是從視覺文化和視覺産業方面,應該通過世博會推進我國的設計産業國際化進程。從國家戰略、産業戰略的高度去運營我們的視覺文化原創,幫助中國推出更多的創意大師和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大放異彩。但遺憾的是我們開始就沒這個自覺意識。我覺得不論奧運會也好,世博會也好,從整個的運作來講我們做的不夠好,把國家性的炫耀性形象作為主要點。其實這也沒錯,作為舉世關注的活動傳播中國的國際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以及健康形象都應該的。但它更應該有産業戰略來介入。

World Art:這個産業戰略是什麼呢?

馬欽忠:就是主要對設計行業和創意服務行業進行推動。我們在把它當作政府形象進行塑造的同時,為什麼不把設計師推成國際的大牌設計師,跟著它後面有很多産業聯動,例如服飾為什麼不以某個設計師的形象來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平面系統、視覺傳達系統都應該從推出傑出設計師和産業聯動,為中國産業走向世界做好預演。那樣的話,我們的服務經濟方面就上了個新臺階。

World Art:從當代藝術這個角度去重新審視上海藝博會的設計和規劃,我覺得也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消化和吸收。世博會應該是最大的當代藝術展覽才對。

馬欽忠:其實我們這麼多年以來的關於展示也好、視覺形象表達也好,關於城市空間理念的認知也好積累了很多財富和優秀的人才。那為什麼我們做的反而那麼不夠好呢?這還是在人才機制和介入方面,我們的管理機制傳遞有問題。過去大家對世博會環境的理解就不夠,很多人就把它當做一個生意來做。所以你看很多展館就是一些展示公司和廣告公司做的簡單的空間環境。在展示城市戰略、城市未來、人文環境還有對我們生活的構想方面還是非常薄弱,完全沒有這個意識。但並不表明我們社會沒有這方面的儲備。這主要是平臺的介入機制和全民參與的程度還需要努力。

    在對世博會眾多的評論文章中,對於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有的學者認為是對於“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演繹”,也顯示了中國當前的政治文化訴求,更有人指出這種對於中國文化的刻意凸顯反而印證了中國人刻意隱瞞的民族自卑感,但是馬先生也在採訪中表示作為讀書人可以去毫無保留的陳述自己的觀點,在當前的體制與客觀條件下,如果親身去執行自己的想法同樣會遇到相同的困難與瓶頸,但是我們覺得更應該從整體的衡量和歷史的角度去衡量世博會的具體呈現方式。縱觀中國從清代開始參加的“萬國博覽會”無不充斥著對於中國的偏見與獵奇心理,傳統文化是否可以為我們飽經磨難的民族自尊找回一些尊嚴?或者他本來就顯示出我們優秀的文化基礎?在一個需要信心並且失去自尊已久的國度,對於自我的認可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不同的言論總會被各國的政治家歪曲利用,所以我們也需要用有力的武器去應對國外的一些曲解,但它更多應該是從人類文明、社會文化、社會環境及生存意義上的思考來革命和前進的。就像馬先生提到的,西方世界了解到的中國甚至還不如中國人了解的美國多,這就是一個現實。所以在不完美和正在成長中的中國,我們需要的是寬容耐心和真正的建議和對人類的貢獻,未來的中國應該是面向世界的、面向未來的。

    本刊記者多次流連在世博園區,看到和聽到了許多關於的看法,其實,目的是想真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他的反面。我們計劃在下期將組織社會各界人士舉辦一個討論。一方面議論世博會在當下文化語境下的影響和意義。同時闡述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歡迎大家的參與。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