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芒克訪談錄:從“白洋淀”到《今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2 19:02:12 | 文章來源: 凡的藝術空間

創辦《今天》的動力,或者説目的是什麼?

我們最初的動力就是寫作,就是要有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創作自由,很簡單地。並沒想到後來會産生影響、會出名什麼的。後來弄得那麼大動靜,越辦越對社會有些抗議性了,發生了很多事情,《今天》雜誌參加的活動很多,號召力很大,影響越來越大。後來很多人喜歡文學,都跟《今天》有點聯繫,我們的作者也越來越多,跟《今天》沾過邊的太多,像史鐵生、阿城都在《今天》發表過作品,陳凱歌他們都給我們朗誦過,那時他們還是學生。沒有風險《今天》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影響。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上天給你的時間,就是一種巧合。我們辦了兩年《今天》雜誌,辦了九期,沒出現任何事情這不是天意嗎。當時中國社會處於變革時期,正好讓我們這一拔趕上了。但是趕上的人很多為什麼不都這麼去做呢?去做的是極少數人。

我問過幾位那個年代寫詩、後來不寫了的人寫詩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有的説那本身就是如詩的年代,有的説填補了精神生活的空白,那麼對於以詩知名的您來説,詩歌意味著什麼?

我覺得一個人的詩能夠代表一個人的頭腦,有多大的智慧、多深的想法,都能夠展示出來。作為我個人來講,其實也不是寫給別人看的,我總對自己寫的東西不是很滿意,總覺得自己能夠寫得更精彩,現在有時還有這種想法,覺得應該寫出就是説能撂得下這件事情的作品。年輕的時候有激情,能寫出大量的作品,到了一定年齡應該能寫出更新的東西,詩有很多種。我們並沒有全心投入去寫詩,我們都得為生活、為生存而奔忙,天天想的都是生活、養家糊口這種事情,而不是想著寫詩。現在來講人們都認為我們是職業詩人,因為你享受的是職業詩人的待遇,為什麼這麼説,國外都是以詩人的名號邀請你參加活動的,好像詩成了職業似的,其實沒有專注地去寫作,我一輩子也沒專注地去寫作過。説來靠寫詩我們也得了不少榮譽,去了很多國家也是靠詩,白請你去,不花錢,去國外朗誦詩、出詩集人家也給你錢,得到了很多東西。但不足以養活自己,養家更難。最初那絕對是因為興趣,你願意寫,寫就完了,後來寫小説,寫《瞧,這些人》,那都是被逼無奈,給人寫東西就是為了掙錢,沒多大意思。《瞧,這些人》就是,每個人的記憶都在不斷發生變化,你寫的是那段時間的事,現在變了,人家不願提。那次有人就對我説,你憑什麼寫我啊?他説不是那麼回事,他不願提可不就不是那麼回事嗎,別人寫我我也急啊,早過去了不願提了。我現在一點也不懷念過去,不懷舊,經歷了就經歷了,就覺得依然還有許多事要做,依然要奔忙、生存。每個人的記憶都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我的記憶很準確,人家認為他的也準確,那就説不清楚了。

(原載《新文學史料》2010年第1期)

本文來自[新詩代] http://www.xshdai.com

新詩代-全球華語詩歌門戶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特供新詩代使用,任何媒體和個人轉載全部或部分內容必須註明“來源:新詩代”。

芒克,1950-,原名姜世偉,生於瀋陽,1956年全家遷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隊。1978年與北島共同創辦文學刊物《今天》,並出版了處女詩集《心事》。1987年與其他人組織了“倖存者詩歌俱樂部”,並出版刊物《倖存者》。目前住在北京。詩集有《陽光中的向日葵》(1988),《芒克詩選》(1989)。

   上一頁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